历史上,美国占领菲律宾后,派了大批英语教师到菲律宾推广英语,以至于目前,英语仍是菲律宾的官方语言。这说明语言固然是软实力,但也需要军事占领、强制推广等硬实力。
再比如,我们国家现在重视推广汉语,靠什么呢?办孔子学院,办孔子学院又靠什么呢?要靠硬实力。因为,建一所孔子学院至少需要花费50万美元,而且需要派人过去管理和任教。
“拯救欧盟”是自娱自乐
时代周报: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因其高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以及庞大的外汇数字,而被认为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力量之一。目前,在欧洲债务危机问题上,希望中国扮演救世主的声音不绝于耳。中国具备了这样的实力吗?
葛剑雄:希望中国救欧盟,我不认为这是普遍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在自娱自乐。虽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中国经济也有很大问题,不能盲目乐观,认为它是完美的。
目前,中国不具备救欧盟的能力。固然,中国有对美国、欧盟的很多债权,但这并不表示,能力就很强。我们的外汇都是人家的债券,本身说明我们的外汇太高,或没有其他管理途径。再则,很多人也不希望中国这样做,因为经济活动本身应该互利双赢。即使中国采取某种措施,比如购买欧盟国家的债券、投资,主要应该考虑对中国是否有利。现在,中国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利益、实现中国民众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弘扬国际主义。
时代周报:为何欧洲许多政客对于中国可能的援助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并表示这其中包含了政治动机?
葛剑雄: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纯粹的经济关系,都是有政治目的的。
对于是否救希腊,欧盟内部意见都不统一,如果人家能从经济上自救,这是最好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政客反对中国的援助,是很正常的。不能把它都解读成政治上对中国的敌对,当然敌对的力量总是存在,但是在这样的事情面前,任何国家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时代周报:我们还注意到,中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在海外并购中,常常遭遇强烈的抵制,这与目前欧洲的反应有些类似。这与他国对于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担忧不无关系,是否与我们对外软实力方面的因素有关?
葛剑雄:中国在海外的企业,并不是都是受到抵制的。但是,我们的企业在法律、管理方面,在适应对方的需要、跟对方工人、民众打交道的过程中,的确缺少一种软实力。
这些软实力不是口头的,要转化成法律、管理、公共关系,才能提升能力,不要出了问题,就把问题推给对方,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但海外并购出现问题,不能把它想象得太严重,我担心的是:有些企业匆匆忙忙去投资,不了解当地情况,跟对方相处不好,最后投资失败。
软实力要形成公共价值观
时代周报:如何看待国家形象片、孔子学院在展示中国软实力方面的作用?
葛剑雄:用广告来展示软实力,效果并不好。展示软实力,关键要看实际行动。公民在国外,有很高的素质;企业很文明、很有文化,能满足对方的需要,这些才是软实力。花很多钱,拍广告做宣传,应该找独立的机构进行效果评估,否则容易变成自我欣赏而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