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讲“富不过三代”。一位颇有成就的家族企业家忧虑地说,第一代艰苦创业、第二代保守守业、第三代无能败业。我们这一代敬业乐业勤业,历尽艰辛创业,恩惠福禄泽被后人,但几代后会不会消耗殆尽?据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是家族企业,其平均寿命仅24年;从世界范围看,家族企业中30%能生存到第二代,只有10%生存到第三代。
《孟子》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看来家族企业诸君有理由担心,“君子之泽,二世式微,三世即衰,五世而斩”!
中国民营企业(含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兴衰,与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关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为,截至去年6月,全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692万多户,占全国实有企业数的70%左右;注册资本近13万亿元,占全国企业注册资本的27%以上。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3063万多户,资金数额9850多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全国的一半以上。而中国民营企业中大部分是家族企业,现在又大都到接班换代、子承父业的时候了。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但家族企业家大业大,“和”尚难,“兴”不易。尽管家族企业有明晰产权、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决策效率等一定的比较优势,难免又有家族矛盾、管理错位、决策专断、排斥人才、战略模糊等弱点。交接班中往往矛盾凸显。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希望广大非公有制企业要更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去年,贾庆林同志在第三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上也指出,建立规范科学的治理结构,是非公有制经济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素质和活力的重要环节。
并非“自己不急别人急”。浙江就有一位民营企业家,在完成对自己企业的现代管理改造和公司领导权交接后,专心致力于研究“中国特色的现代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和企业传承与成长”。还办了一所专门学校,立志“兴教育才,家业长青,国运长兴”,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能挑起民族工业大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一代优秀企业家。
也要“别人都来帮着急”。例如,除了很多大学的商学院和“社会办学”外,社会主义学院就可以顺应当前民营企业家旺盛的学习培训需求,扩大培训规模,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为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升其素质和发展水平,必将促其再作新贡献。
我们能跳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周期率。
我们能创造“君子之泽,代代长青”的新辉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