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确保社会正常运转、应对社会矛盾凸显期挑战、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需要更加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建立方式多样、规范有序、畅通高效的诉求表达渠道,让群众能依法有序理性表达诉求,并且尽可能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来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邓小平同志30年前就说过:“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30年过去了,“经济上赶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举世公认;而“政治上创造”的难度似乎要大得多。
对此,不时有来自西方的批评、责难。有的表露了用其政治制度的模式作为人类政治文明普世价值和绝对标准,来对中国照搬照套、削足适履的政治天真;有的则包藏着企图将“颜色革命”从苏东推到中亚、从中亚席卷非洲,再从非洲蔓延到中国,搞乱中国、颠覆中国的政治祸心。对此我们要头脑清醒,不因人家的说三道四、风吹草动而乱了自己的方寸。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崛起,不仅归因于经济政策的成功,也表明我们的政治制度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自有其合理性和优越性
我们一方面应该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崛起,不仅归因于经济政策的成功,也表明我们的政治制度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自有其合理性和优越性,我们在民主政治建设上不必妄自菲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十年后我们党将100岁,共和国也将72岁。70多年对一个国家来说并不算老,而对一个年届百岁又连续执政70多年的党来说已是资格很老的了。世界上这样的党并不多,能长治不衰、青春永驻更罕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新的十年直到本世纪中叶,党将面临如何长期执政、再创辉煌的考验。中国能否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关键时刻的冲刺?作为当代有良知有责任心的中国人,都应怀着中华民族终将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夙愿,参与我们这个饱经忧患的伟大民族的集体沉思,并付诸行动。
最需要关注、需要沉思的莫过于,在民族复兴大业即将辉煌实现之时,我们如何避免功亏一篑,如何跳出“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毛泽东同志早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在与黄炎培先生的“延安对”里就说过,我们找出了一条新路,这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民主政治建设,人类文明可资借鉴的成果多、教训多,各方面见解多、主意多,我们自己的头绪多、要办的事更多。我以为,只要符合国情的路,就坚决去试、大胆去闯,善于审时度势,开拓进取;只要卓有成效的事,就坚决去办、认真去办,善于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这种“协商民主”,就是为实现“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所进行的“政治上的创造”。
在中国,协商民主作为与选举民主并列的一种民主形式,具有任何国家都未曾见到、不可比拟的持续性、广泛性、实践性和有效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