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我国经济状况了如指掌?

日本对我国经济状况了如指掌?

也许你不相信,当今美国成长最快行业之一,竟是经济情报行业。

新出版的《间谍对抗战》一书强调,“白”间谍和“黑”间谍不再为东方或西方政府服务,而是为环球经济中相互角逐的大公司服务。电脑网络成了他们较量的主要战场。各公司竞相利用新的方法挖掘具有竞争力的情报,其中大部分是合法的。但是,如果一家公司花钱雇人窃取秘密情报或闯入竞争对手的电脑系统时,这种刺探情报的活动就超过合法的范围。

尽管这是高度保密的领域,但根据美国工业安全协会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1996年有大约1300家公司发生了1100多起非法工业情报刺探事件。而4年前,只有246家公司发生589次类似事件。被窃取信息的潜在商业价值,可能高达3000亿美元。

这种趋势导致一种行业的兴起,所谓的“信息经纪人”及其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专门从事刺探商业情报活动的组织。

与此同时,随着资讯科技的发展,技术情报比以往更容易获取。个人电脑和区域网络的出现,意味着企业公司原来锁在保险柜中的重要知识产权现在被储存在磁碟上。公司为了提高效率或竞争力,有时反使自己的商业秘密更易被窃取。而大量削减人员、使用临时工和外购电脑管理系统等重要功能设备的相应增多,将彻底摧毁员工的忠诚观念。比如说,一名临时工窃取了匹兹堡玻璃板工业公司玻璃纤维制造的技术情报,企图在联邦调查局密探逮捕他之前,把它卖给别的玻璃纤维公司。

这也说明了,情报战已远远超越了高科技的范围。其实,有些获取情报的手段是完全合法的。根据《盖尔数据库目录》,公司的情报人员可以进入1.23万个数据库。由于这些数据库中有一半可以通过联机进行存取,所以,外人可通过搜索当地报纸、进出口记录、政府文件和其它信息来源,获得竞争对手的详尽资料。

情报人员可以在贸易展览会上以咨询员或人才招聘者的身份出现,向所猎取的对象套取信息或雇用他们,免费套取口风。尽管这些方法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但却完全合法。1996年通过的《经济间谍法》,使得联邦调查局更多参与协助企业公司抵御情报人员、主要是来自国外的攻击。虽然联邦调查局关心的还是具有重要军事价值的情报,但也开始同企业界加强合作,把商业情报视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

日本的经济情报战略揭秘

日本的经济情报活动在世界上是有名的,西方经济界人士对日本的经济情报活动一是惧怕,二是心服。人们知道,日本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它已经走到贫困落后的地步。然而40多年后的今天,日本却成了世界上的“经济大国”,它不仅具有世界第一流的钢铁、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等基础工业,而且还在半导体——电子工业、计算机、光纤维通信等所谓“未来产业”中取得了优势地位。

日本的国际贸易抢走了美国在国外的大部分市场,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压倒了英、法等许多发达国家而仅次于美国。西方许多人士把日本的发展称之为“奇迹”。“奇迹”是怎样产生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日本的经济情报工作对其经济振兴确实起了巨大的作用。

美国人马文•吉•沃尔夫在其《日本的阴谋》一书中写道:“日本在国际上运用剽窃、仿造、贿赂、背约、倾销以及严格限制进口等一系列方法,终于从一个战败国、少资源的国家,在不长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国,这是由于日本人很好地利用了情报的结果。“日本是一个社会情报意识很强的国家,从政府官员到普通老百姓,都十分清楚本国的地理条件和资源贫乏的情况;他们视情报为生命,在搜集和传递情报方面简直是不遗余力。

遍布全球的情报网络

在日本,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特别是一些大企业,都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去国外设立许多经济情报机构。现在,日本的经济情报网络几乎遍及全球。早在1958年4月,日本通过国会立法,颁布了38条章程,正式组建了专门从事以海外为重点的经济情报机构——日本贸易振兴会。当年,贸易振兴会的全年预算是6.3亿日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他们配备职员230人,设立海外机构21个。到80年代末期,日本贸易振兴会已经在62个国家和地区的82个城市里,拥有一个工作人员达600多人和许多先进的情报通讯设备的、巨大的海外情报网。与此同时,他们还建立了以东京本部为核心,遍及全国各府县,垂直管理的国内情报网。在大阪设立了第二本部,在全国29个县都设有地方分部,即地方经济情报中心,均系该会直属机构。东京本部统一管理各地方机构的经费,统一规定各分部的业务分工,东京本部与各地分部实行纵向和横向的情报交流,使国内情报网络和海外情报网络互相贯通、浑然一体,大大提高了情报活动的社会效能。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