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我国经济状况了如指掌?(2)

日本对我国经济状况了如指掌?(2)

日本的九大综合商社(贸易公司)——三菱、三井、住友、丸红、伊藤忠、日商岩井、富士、第一劝银、三和等,都分别在国外设立了各种名目的办事机构,这些机构有的是以情报活动为主,有的虽然是负责经销商品,但也都有情报活动的任务。这九大商社在国外的机构共有690多个,遍及世界129个大城市,拥有两万多名工作人员,他们用各种先进的通讯设备与国内保持紧密的联系。仅三井物产公司的“三井全球通讯网”专线就长达40万公里,由人造卫星把77个国家和地区的185个分支机构联结起来;每天从世界各地发回日本的电讯达3万份之多。三菱商社在128个国家建立了142个分支机构,雇员达3700多人,其情报中心每天接到世界各地发回的电报四万份,电话六万多次,邮件三万多件。日本的这些情报机构的工作效率相当高,他们传递情报的速度十分惊人。有关统计表明:大约5~60秒钟即可获得世界各地金融市场行情,1~3分钟即可查询日本与世界各地进出口贸易商品品种、规格的资料,3~5分钟即可查出国内外一万多个重点公司的各年度生产情况,5~10分钟即可查出各国政府的各种法律、法令和国会记录,5分钟即可利用数量经济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画出国内外经济变化带来影响的曲线图。

对各国情况了如指掌

日本在世界各地搜集情报的热情之高、工作的细致深入,实在令人吃惊。日本贸易振兴会的各个驻外网点,不包括当地雇员,每处平均只有3~4人,有的只有1~2人,他们担负着情报收集、咨询、调研、贸易联系、搞展览会、进行国际交流和国内联系等等工作,差不多都能完成得很好。这些工作人员通晓当地语言,熟悉国内外业务,精通情报技能;别人搞不到的东西,他们能搞到;别人想不到的事,他们能想到。该会海外调查部部长木村,曾在秘鲁常驻三年,那里的情报资料很缺乏,他利用当地商人、银行等渠道,精心搜集并研究了秘鲁的债务问题,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对这一问题作了详尽的分析,使全场目瞪口呆。

几乎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出现一个新的经济、政治以至军事动向,或是在生产技术方面有某种新的发展,很快就会有日本人来进行了解和研究。当澳大利亚发现储量丰富的铝钒土矿之后,日本的三井公司立刻派人和澳大利亚联系,并毫不嫡疑地在那里建立了“三井铝钒土公司”。当津巴布韦于1980年3月宣布独立,时隔不久,一个由日本贸易界组成的44人代表团就来访了这个国家。位于美国旧金山西南约50公里的硅谷,是世界上著名的以半导体产业为主的高科技开发区,在70年代鼎盛时期,那里聚集了8000多家高技术企业,是美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这当然也成了日本研究人员“走访”的重要地区,他们在那里弄走了许多高技术方面的机密材料,使得美国人大为恼火1978年2月出版的美国《幸福》杂志曾经刊登基居•比林斯基的一篇报告写道:“日本间谍正在用公开的和隐蔽的手段肆无忌惮地搜集情报,他们渴望买回新式工具和仪器的样品,他们到这里来搜寻关于产量、劳动生产率和未来规划的资料。他们在国内一般要历时一年,通过耗费巨大的研究和开拓才能发现的东西,在‘硅谷’往往只消一次谈话就到手了”。

日本情报机构对中东石油状况的了解更是十分关切。在1978年伊朗发生石油工人总罢工和霍梅尼上台的事件以前,东京早就得到情报说来自伊朗的石油供应可能出现危机。1978年12月,伊朗宣布停止石油出口,引起世界石油市场的恐慌,而日本已经早做了防范,采取措施增加了从其他国家进口石油。这一点可以从日本石油进口数字的变化,明显看出他们根据情报行事的情况:1974年,日本从中东进口石油中有39%来自伊朗;两年后,这个数字减少为20%;到1979年,日本从伊朗进口的石油只占从中东进口石油总量的9%。

日本的许多大企业对中国市场情况的了解也是颇下功夫的。有一次,一个中国考察团到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去考察,他们同松下公司中国室的人员座谈。有一个人问:“你们上海一度电的价格是多少?”考察团一成员回答说:“大概每度电2角1分。”松下公司中国室的室长马上纠正说:“你讲得不对,上海每度电的电价是2角4分。”接着他又一口气报出了沈阳、天津、武汉、南京、广州等七八个城市的电价。考察团的人听了后大为惊讶。事实上,松下公司的工作人员经常研究分析来自中国的市场情报,对中国市场上电器产品的需要量、产品的销售渠道、价格水平,以及中国电器产品的产量有多少,上海产多少,北京产多少等,对这些情况,他们都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