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社会资本办医前景光明,但要耐得住寂寞(2)

两会观察:社会资本办医前景光明,但要耐得住寂寞(2)

各有所思

但于春江隐约中还是有些担忧。很多大的投资机构,比如美国的风险投资大鳄NEA、联想控股等,都紧盯着民营医院这个领域,而国内的一些大型的医药集团,也同样做好了准备。除此之外,社会资本中,包括一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他们看中的,是一个有品质的医院对一个区域的影响,可以带动一个区域的餐饮、住宿和交通,也能改善社区的生活品质。“医院不是单纯做生意,创办民营医院,一定要有长期的、稳健的投资意识。”于春江称,要认识到一所医院的发展规律,想要迅速得到回报,都是不可取的。医院具有了品牌价值,一定是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回报。“而对风投资本来说,各种政策壁垒比如医院执照的营利性质,医疗人才的引进都是一个难题。所以,风投一般倾向于投资专科医院和制药企业。比如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能打包上市,对于风投来说,不能退出的项目没有任何价值。”道富资本副总裁莫学斌告诉记者。医院牌照性质的差别,关系到营业税、城建税等税种是否征收,关系到是否能够分红和退出。

不过,风投们所面临的问题,对于产业资本来说并不是问题。在北大国际医院的项目部内,记者看到了一份PPT,内容是北大国际医院集团赴台湾考察5家医院的总结。在这份PPT中有很多照片,比如医院走廊的宽度是多少,医院前台的高度是多少,逃生出口有几个。对于盈利模式,除了医院自身的利润外,北大国际医院集团还将向医院提供医疗器械租赁、信息化服务、药品销售等服务。

“我们是用企业管理的思维做医院管理,北大国际医院的性质还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冯七评说。分红、上市这些问题并不是冯七评们考虑的问题,“我们10年内都不会考虑分红问题,医院所得利润将用于新建以及并购医院,我们想赚的是未来的钱。”冯七评透露,在北大国际医院建成后,集团将全面展开医院并购业务,“和地方或区域综合医院的合作,我们将由医院管理子公司出面,和当地政府合资建院,当然,方正是绝对控股。”

与国资背景的“中央军”不同,复星集团在医院投资领域则专注于高端医疗服务。许多人将复星投资的和睦家医院视为妇产专科医院,其实,和睦家早已经变身为了学科齐备的综合型医院。据了解,复星集团方面已经组建了齐备的医院管理团队,综合型医院投资将是其下一步的方向。

对于北大国际医院的收费模式,集团高层表示将采取差异化收费,即一般患者就医需求花费,和一般的三甲医院一样,可以用医保覆盖。而额外的高端需求,则需要另外支付费用,在国外,这部分支出一般是通过购买高端商业医疗保险进行覆盖。

当然,这些方面的改变,涉及到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的定位,都需要医改来给出明确的答案。

医改硬骨头

在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看来,北京出台社会办医“京18条”,就像当年的国企改革一样,通过引入市场化竞争,增强医疗服务市场活力,对公立医院形成倒逼,让公立医院根本性转变。

据了解,目前全国一级以上医疗机构是2.2万家,社会资本医疗机构数量占据1/3,但服务量和资源占有量上只有10%左右。以北京为例,医疗机构总数为9000多家,社会资本医疗机构为3000家左右,虽然数量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但诊疗数量、诊疗人次却只占到全市诊疗总水平的12%左右。

“目前公立医院面对的绝对不仅是基本医疗需求,而是各个层面医疗服务需求的大量集中。”韩晓芳认为,在这种医疗服务格局下,盲目扩张公立医院,政府只会管了不该管的,应该把非基本的这块让给市场。

早在1980年,国务院就批准了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的相关文件,这是国内最早的有意于打破公立医疗垄断的政策。此后,这一政策向外资领域延伸。1989年,卫生部和原外经贸部规定允许外籍医生来华行医,并在三年后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2000年,国家八部委出台了《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厘清了医疗机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区别,允许营利性医疗机构自主经营,照章纳税。2006年,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发展城镇、城市卫生社会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政府购买社会资本医疗机构的服务。“从这方面看出,当时的政策为社会资本办医打开了大门。”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洪山对本报表示,这种态度一直延续到2009年开始的新医改,在医改第二年,国务院下发了58号文件,进一步对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的政策进行完善,同时也给想兴办医疗机构的社会资本吃了定心丸。

事实上,国务院医改办、卫生部、财政部等相关部委,对于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及未来的医疗服务发展,在2009年新医改的大方案中已有过设计。

据知情人士透露,卫生部的设想是,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的设立定位是高端医疗资源的提供者,不与公立医疗机构、政府来抢食。未来政府和公立医疗机构担负公共基本服务的保障,而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向高端医疗机构看齐,也就是说,在现状与未来医疗改革中,社会资本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都已成为制度设计中的发展部分。

这与北京市的想法如出一辙,“京18条”未来希望达成的局面就是,社会资本医疗机构逐渐进入后,与现行公立医院逐渐形成医疗服务划分,如前者主要开展高尖端医疗服务,后者未来将回归公益性,负责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卫生保障。

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洪山称,社会资本办医的前景光明,但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未来需求是高尖端服务,而且医院在三年之内是无法盈利的。更为重要的是,社会资本设立医疗机构,需要有一个慈善的心。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