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增强中华文化的“共鸣效应”

望海楼:增强中华文化的“共鸣效应”

“吸引力法则”指出:“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会互相吸引而且引起共鸣。”“文化软实力”不是靠施加压力或施予恩惠,而是靠国民形象的亲和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发展道路的吸引力而起作用的。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共鸣效应”,应注意三个问题。

首先,研究世界各国公众的文化需求,从中华文化中筛选出国际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话题,作为文化国际传播的重点。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政要开始关注中国。学习中国文化、运用中国古代哲学智慧不仅成为一种需要,甚至成为一种时尚。2011年12月22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引用《道德经》中的“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意在说明俄罗斯应该根据本国国情制定政策,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关注与需求,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推动力。当今世界,麻烦的事情越来越多: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地区冲突,为了积极应对上述危机,许多外国政要希望从中华文化包括中国古典哲学中寻找启发。我们应该对中华文化进行较系统的梳理,看哪些深邃思想、文化元素和优良传统顺应了时代潮流,能够满足国际社会的现实需求,从中筛选一批海外关注并能产生“共鸣效应”的文化传播话题。通过深入浅出的专题介绍,扎扎实实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其次,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通过对“和合文化”的诠释与传播,促进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个民族,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不可能只有一种文明、一种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历史进程表明,世界发展的活力恰恰在于“文化差异”和多样性的共存。维护文明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已成为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共识。

2010年12月,国际“和合文化”大会在苏州举行,日本、韩国等国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和合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凝聚力和生命力。建议采纳外国朋友的建议,把“和合文化”作为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一个重点话题,进行深入阐释和有效推介。这类话题在国际社会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效应”。 

第三,要增强文化国际传播的影响力,必须转变话语方式,让外国受众了解和理解中华文化,进而认同中华文化。

传播中华文化应顾及外国朋友的感受,尊重他们接受信息的习惯。如果不转变话语方式,讲出来的话让外国朋友听不懂、不愿听、记不住,就会变成“无效传播”,根本谈不上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学习说话本来是幼儿园小朋友的事情,但由于社会上空话、套话泛滥,一些成年人渐渐丧失了正常说话的能力。向外国受众介绍中华文化,不要讲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大话,不要讲正确但没有太大用处的空话,不要讲绕来绕去的套话。要“还原感性”,多讲带有情节的文化故事,让外国朋友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

随着话语方式的转变和国际传播力建设的推进,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效应”,从而赢得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的理解与认同。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