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工程难免出问题”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已经建好的5块“人工湿地”都是沿路而建。
“这就是形象工程嘛,花了1000多万元,总要给人看点东西呀!”村民们认为,“人工湿地”之所以建在路旁,就是在搞形象工程。
记者在华容县政府网站看到,东山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中,共修建了关山村、荷叶村、石家港、红岗村、牌坊村等5块“人工湿地”并修建了配套管网;同时安装了户用净化池2000多口,购买垃圾清扫车40台、垃圾收集车4台。
“这些环保工程要花费千万元资金?我觉得当地有套用国家资金的嫌疑。”为了弄明白千万元项目资金到底花在何处,网友“洞庭水手”多次打电话到华容县环保局询问,但工作人员以他不是东山镇居民无权过问为由拒绝提供。
“你看修建这么一个小池子,再加上一些PVC排污管道,他们在石牌上公示的造价达到了50多万元,这里面有没有水分?”
“洞庭水手”对此深感质疑。
“上次省报的记者也来调查这件事,结果没有发现问题。”华容县委宣传部新闻办刘主任说。
随后,刘主任安排记者前往华容县环保局进行采访。
在华容县环保局局长杨学文的安排下,负责东山镇农村环保项目建设管理的该局工会主席刘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人工湿地”缘何要沿路而建?刘峰给出的理由是这是根据中国人的居住习惯。
“中国人习惯沿路而居,‘人工湿地’建在路旁便于收集污水。”刘峰说。
刘峰同时还向记者解释,之所以选点在东山镇搞农村环境整治,是因为当地镇政府有积极性、经济基础还可以。而并不是因为东山镇是某领导的家乡才选这里作试点乡镇。
“环境整治是锦上添花,如果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不可能会来参与搞环境整治。”刘峰解释说。
对于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的一些排污管道破败的现象,刘峰解释称,东山镇只是搞农村环保试点工程,还处在一个摸索阶段,有点问题很难免。
那么,在华容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建设中,1375万元的项目资金到底花在了何处?
“我们的所有花费都是经过财政部门核算,有据可查。工程质量还通过了省里的验收,我觉得我们华容县搞得还比较好,省里有验收报告。”刘峰回应称。
在华容县环保局,记者看到一份湖南省环保厅、财政厅于2011年12月26日联合下发的《关于全省2010年度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作情况的通报》,全省37个示范区验收评定为三档,华容县和其他21个县市区一齐被列入第一档,即最好的一档。
他说,“我将把在调查中拍摄的照片直接邮寄给省环保厅蒋益民厅长,让他看看自己家乡这些环保设施修建和运行的真实状况。”
“洞庭水手”同时表示,他将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向华容县政府提出申请,以信息公开的形式,把东山镇环保工程造价逐一向社会公开。
“政府公布了造价后,我再请专业人士一项项去核对,看到底需要多少钱。要让国家的1375万元环保项目资金花得明明白白。”“洞庭水手”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