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学前教育和高中应纳入义务教育(2)

蔡昉:学前教育和高中应纳入义务教育(2)

普及高等教育任重道远

长期以来,在科学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成为我国赶超发达国家的一种后发优势。在某种程度上,人力资本差距形成的后发优势也得以充分利用,例如,我国占有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巨大国际市场份额就是其体现。然而,随着我国二元经济特征的逐渐消失,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不再是比较优势,必须大幅度地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

一般认为,毛入学率在15%以内即为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在15%-50%之间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阶段。我国在2002年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下一个目标就是普及化。发达国家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到普及化,通常用25-30年左右的时间。与此相比,我国高等教育扩张的速度其实不算快。从2002年扩招后第一批专科生毕业开始,我国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此后一直到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每年增长两个百分点。从2006年开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长速度下降,年均增长0.8个百分点。假定以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按照目前的速度增长,我国要到2042年才能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

很显然,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不能等那么久。根据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3年就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数量比。较低的抚养比是所谓的“人口红利”的主要来源。——编者注)停止下降,意味着单纯以劳动力数量衡量的第一次人口红利将丧失。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通过扩大人力资本存量,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的任务十分紧迫。而加快高等教育普及速度,无疑是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关键抓手。2010年我国三级教育总入学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8.7个百分点。由于我国小学毛入学率已经超过100%,初中毛入学率已达99%,因此,这个教育差距主要是高中和大学入学率低造成的。要缩小这个差距,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只能加快而不能减慢。

学前教育和高中应纳入义务教育

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持续存在,社会上出现了对高校扩大招生的质疑声音,甚至有不少叫停高等学校扩招的言论。还有人主张通过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力度取代发展高等教育的努力。如前所述,高等教育对于建设创新性国家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适应能力,有利于保持制造业竞争力和就业稳定性,无疑应该得到大量发展。但是,职业教育并不能替代大学教育,也没有必要与高等教育相对立。下面,我们可以从教育的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政府在各个教育阶段责任论述这个问题。

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技能等素质,可以提高劳动者通过就业获得的回报率,通常被称作教育的私人收益率。此外,教育有着巨大的正外部性,表现为社会收益率。因此,社会收益率越高的教育阶段越是需要政府的投入。相反,在社会收益率较低而私人收益率较高的教育阶段上,家庭和个人的投入积极性比较高。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社会收益率在学前教育阶段最高,依次为基础教育、较高阶段的普通教育,最后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相应地,教育的私人收益率高低,恰好呈现与此相反的顺序。根据教育的社会收益率规律以及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可以得出关于政府责任的若干建议。

首先,义务教育阶段是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形成城乡之间和不同收入家庭之间孩子的同等起跑线的关键,政府充分投入责无旁贷。值得指出的是,鉴于学前教育具有最高社会收益率,意味着政府买单是符合教育规律和使全社会受益原则的,应该逐步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近年来,随着就业岗位增加,对低技能劳动力需求比较旺盛,一些贫困家庭特别是贫困农村家庭的孩子在初中阶段辍学现象比较严重。从家庭的短期利益着眼,这种选择似乎是理性的,但是,人力资本损失最终将由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因此,政府应该切实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支出比例,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完成率,而通过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让农村和贫困儿童不致输在起跑线上,也大大有助于提高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完成率,并增加继续上学的平等机会。

其次,大幅度提高高中入学水平,推进高等教育普及率。高中与大学的入学率互相促进、互为因果。高中普及率高,有愿望上大学的人群规模就大;升入大学的机会多,也对上高中构成较大的激励。目前政府预算内经费支出比重,在高中阶段较低,家庭支出负担过重,加上机会成本高和考大学成功率低的因素,使得这个教育阶段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从继续快速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着眼,政府应该尽快推动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相对而言,高等教育应该进一步发挥社会办学和家庭投入的积极性。

最后,通过劳动力市场引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国需要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熟练劳动者队伍,而这要靠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欧美国家适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通常在60%以上,德国、瑞士等国家甚至高达70%-80%,都明显高于我国。我国应当从中长期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出发,加大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力度。由于这个教育类别具有私人收益率高的特点,劳动力市场激励相对充分,因此,应该更多地依靠家庭和企业投入的积极性,政府投入的力度应该低于普通高中。此外,应建立起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及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升学通道,加快教育体制、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