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刘伟:中国成功穿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解决三个问题(10)

 

但是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什么?经济衰退的威胁也非常严重。我们不叫衰退,因为那是资本主义采用,我们叫经济下行,其实就是衰退, 经济学有专门的范畴,经济衰退内外原因,从外部原因,世界经济的复苏像我们政府工作报告讲没有原来的那么乐观,去年美国的经济增长我们预期3%,实际美国 去年的经济增长不到2%,欧洲经济可以说欧债问题控制不住,体制上是有问题的,所以他基本上能够在零增长的速度就不错了,日本是负增长,发达国家的三大经 济体,增长恢复的都比较迟缓,这样他对外需需求量比较大,要扩展国外的市场,所以贸易保护主义就重新抬头。这样对中国的出口就很不利,外需这块我们面临的 形势、竞争环境,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因此今年提出来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0%,这个不是那么简单的,从出口来看。

内需问题更大,一个是投资需求,投资需求你看,中国这个投资需求从反危机来看,波动特别大,什么意思?08年中国固定资产需求投资增长15.8%, 这是08年。09年反危机,采取了很多措施,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到33.3%,比08年翻一番。然后到了10年落下来了,低于20%,又落了13、14个百 分点。然后到去年固定资产投资16.8%,你看这个过山车一样,我说的这是剔除价格因素的。跟过山车一样,08年15.8%,09年33.3%,10年 19点几,去年又回到了16.8%,几乎是从一个原点回到了一个原点,但是中间不是平稳的,是一个过山车,中间经过了09年33.3%下来的。

这么大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说明什么?说明咱们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在危机中的增长主要是政府行为,他不是市场行为,他市场企业行为分散决策不会这么 猛、这么集中,只有政府,我们这个体制有一个优势,叫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你只要投资需求疲软,政府可以从中央到地方一动员,一下就上去 了,15.8%一下就到33.3%,但是政府投资没有效率,效率相对比较低。

我们说政府投代替市场投,一是低效率的,第二不可持续,因为政府不是企业,他很难持续,所以政府投的这些东西,大家想象基本上这几年就是三样,我们 说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嘛。他基本上基础设施这一块,这一块是没有后续性的,做完就做完了,对经济整个后续的增长、就业带动比较低。

投资需求很大的一个问题,这几年支撑度过危机的投资扩张主要是政府行为,市场力量没有起来,也就是中国的企业没有起来,中国的企业一个是大企业一个 是小企业,这个大企业特别国有大企业说句老实话总体资金面困难不是特别大,尤其是央企,但是他更严峻的地方是在什么地方?它的创新力弱,他即使有钱,他投 不出去,不敢投,投就是重复建设,没有创新就没有产业升级的空间,没有结构升级的空间,他投的话,就是重复建设。重复建设在危机的情况下肯定就是泡沫,你 卖不掉的,所以他不敢投。为什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条叫稳增长,第二条优化结构,优化结构核心是什么,你要提高创新力,如果这个上不去的话,你就是有钱 也上不去的。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创新上不去,自主创新上不去,说老实话你投就是重复建设。所以现在大企业有钱投不出去。

小企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面对的是什么?国有垄断的金融体制,小企业想投的话也获得不了公平的正常的金融市场的支持,怎么办呢?他就自己去融资, 我们叫体制外,非正规民间融资,这个非正规体制的民间融资一搞,第一高利贷,成本高,所以他借钱是一个死,不借钱也是一个死。所以前一段出现了温州七十几 个小老板的逃跑,他就是高利贷到期了,成本非常高,风险也非常大,所以就形成了中国现在市场投资需求启动不起来,大企业创新力弱,小企业想投没有相应的金 融市场化为他服务,得不到金融支持,这样就形成了中国现在的投资放慢。投资需求疲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市场性的需求疲软,启动不了,政府又择机退出 了,这一来投资需求的问题就比较严重,我们这次规划的速度今年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按政府工作报告要保证16%,如果投资需求达到16%的话,大概能拉动今年 经济增长3到4个点,这个恐怕还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如果政府要退出的话,你16%主要靠市场,那你要看市场力量在哪里?是大企业、小企业?所以我们现在 对小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什么提高金融的宽容度,扶持小型微型企业,为他提供金融服务、税收支持等等,更要紧的是大企业,大企业主要是创新问题,调产 业结构,否则的话我们投资需求振作不起来。这是我们经济下行,投资疲软的一个原因,投资需求。

还有一方面,消费需求。消费需求说句老实话,说到底也是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合理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国家是这样,宏观上国民收入是在三个人分,就 是政府、企业和居民,咱们国家大家回想一下,这么多年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就是财政收入,企业的活跃就是GDP,他的高,反映企业的活跃,老百姓就是居民收 入,看政府工作报告就是这三个数,财政收入、GDP、居民收入。多年来那个数字增长最快?肯定是财政收入,十一五规划期间,财政收入每年增长21%,其次 就是GDP,十一五规划期间,GDP平均每一年增长将近11%,比财政收入慢了一倍。最慢的是什么?就是居民收入,居民收入比GDP慢三分之一,所以我们 这一次五年规划专门提了一条,说要十二五期间要力争居民的收入和GDP的收入怎么样?保持同步,我们提了这一条。

这三个东西是长期这么一个排序,财政收入、GDP,然后居民收入,1998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大概是68%,2008年十年降低到58%,这 三个人,政府、企业、和居民,谁的钱主要用于消费呢?显然是居民的钱。他拿的钱少了,在宏观格局上,就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不匹配。现在怎么办?你要努力提 高居民收入,那谈何容易?你动谁啊?蛋糕就这么大,你动企业?企业还嚷嚷要减税呢。你动政府?政府怎么动?政府现在财政赤字一大堆呢。那你动谁?这个事情 比较麻烦,你提高居民收入,现在消费疲软,盖的酒店没有人去吃,政府带头去吃?这恐怕也不合适,你政府财政支出应该搞公共用品,你不能搞私人消费。无论从 党的作风各个方面,不能这样做,所以你改变起来很麻烦。这是我们讲宏观上,国民收入出了这个问题。

另外国民收入还有一个结构上的问题。地区之间、产业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尤其是城乡差别,我们现在实际上是什么?大概是三个农民的纯收 入相当于一个市民的可支配收入,四个农民的消费支出大概相当于一个市民的消费支出,可是中国城镇化率刚刚51%啊,你还有一半左右的居民是农民,它的收入 增长这么慢,他对消费的贡献、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人口比重严重不符,这是一个大问题。西方也注意到了,我们国内出口的时候西方要制裁我们,不让我们 出去,它的理由之一就是你不要来跟我们争,你回去扩大内需,你的内需潜力大得很。大在哪里?你有6、7亿人是农民,他们收入增长严重不足,如果农民收入和 城市居民能够保持同步和GDP保持同步,农民分享到经济增长公平带来的好处,由此带动它的购买力,扩展了市场,不仅把中国的这次危机的产品过剩消化掉,而 且能把全球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解决掉。

所以中国农民的责任突然大起来了,我们也注意到了,所以我们启动农村市场,送家电下乡,送汽车下乡等等,扩大农村消费,这都是好的。但是最根本不是 送什么东西下去,最根本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需求是购买力,是钱,这个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中国的收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内部的差距在扩大,差距一扩大, 消费倾向,就是中等收入陷阱里面的问题,你把钱更多给了少数有钱人,他不消费,大部分人钱增长慢,他也不敢消费,所以中国消费需求疲软,看起来是一个消费 问题,实际上是国内收入在宏观上、中观上到微观上三个层面都有扭曲,所以导致消费需求难上涨,那你怎么办?最后是恐怕是很难的事情。

这样投资需求上不去,消费需求在短期扭转不了,最后我们内需不足的问题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然后国际经济复苏又不尽人意,外需这块不足以弥补内需不足,那我们经济总需求不足,经济下行的问题就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这有是中国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