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关系发展

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关系发展

编者按:2002年1月29日晚7点半,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朱卫东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www.qglt.com)与网友进行交流。本次讨论的主题是“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访谈由张胜军主持。现将访谈内容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阅读。

主持人:朋友们晚上好,嘉宾访谈现在开始!1月30日是江泽民主席《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发表七周年纪念日。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1月24日的纪念讲话发表七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就两岸关作了重要政策宣示,今天我们荣幸的请来了社科院台湾所余克礼、朱卫东两位学者就“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与网友交流,欢迎大家就以下论题提问:

1,解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讲话

2,两岸关系总体走向

3,两岸政党交流、经济文化交流

4,国际形势与台海局势

【朱卫东】:很高兴能够同各位网友借这个IT平台见面。我愿意坦诚地、坦率地跟大家就当前岛内局势和两岸关系交换看法。欢迎大家发表意见。

1 网友:民进党目前是“台独”未遂、独心未泯,我们为什么要释放善意呢?

【朱卫东】:这是在当前岛内外形势迅速发展情况下,中国政府向海内外发出的一个强烈的讯号——那就是我们愿意以最大的诚意和善意解决台湾问题。在未实现统一前和平统一的大文章要做足,以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孤立和打击极少数“台独”分子。钱副总理这个讲话是基于我们对台湾形势的“三个不变”的判断上,即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没有变;第二是国际社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的大框架没有变;第三是岛内主流民意求和平、求发展、求稳定的愿望没有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信心,也愿意在最大的程度上来展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和善意。

2 网友:中央的底线在哪?

【朱卫东】:中央的底线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确保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不被改变。不论采用和平的手段还是非和平的方式,目的就是一个——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若放弃这一点,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将前功尽弃。从目前看,若台湾形势出现2000年2月我对台政策白皮书所揭示的“三个如果”的情况,那么,对台使用武力,将是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

3 网友:嘉宾,你们所长是谁?

【朱卫东】:我们的所长是许世铨;副所长是现在的嘉宾余克礼、周志怀。

4 网友:既然要将民进党徒和“台独”分子区分开来,如何区分?请问嘉宾!

【朱卫东】:广大的民进党成员同党内的一小撮极端“台独”分子应该区别开来。这里我们提出的是,保持政策的弹性和回旋空间,而不是具体区分哪个人是不是极端“台独”分子。俗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看,即使是“台独”分子,只要是不来捣乱,以适当身份来大陆,至少可以让他们对大陆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5 网友:我们为何不可以向台湾同胞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以扩大统一的认同感?

【朱卫东】:我看,不可以。因为现在台湾同胞所持的都是“中华民国护照”,如再给他发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岂不是两个中国了吗?国际上也没有这种先例。扩大岛内民众对统一的认同感是一个过程,同时,也有很多办法。谢谢你的关心!

6 网友:台湾问题,实际上是共产党的尊严问题,如果台湾问题不能很快的解决,人民会怎么看?

【朱卫东】:台湾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共产党的尊严问题,更关系到13亿全中国老百姓的尊严问题。我们希望尽快地解决台湾问题;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目前仍有较大的落差。因为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实在是太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大陆只是牵动台湾问题的一根线;影响台湾问题的外力因素,如美、日因素,具有某种不可控性,且目前两岸的实力对比,台湾还有能力说“不”。因此,大陆人民会理解目前的这种现状。长远看,只有中国实力强大了,台湾问题自然可以很快的解决。

7 网友:在台湾问题上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为什么要一国两制?能行得通吗?

【朱卫东】:实际上,我们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始终是与时俱进的;我们的对台方针政策始终是根据岛内外因素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但是,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我们没法调整,因为这是底线。至于“一国两制”,根据我的研究,这是目前解决台湾问题最为务实可行的方案;我们不要因为台湾方面的反对,就怀疑“一国两制”模式的可行性。当然,“一国两制”的具体内涵可以进一步充实完善。实际上,这次钱副总理的讲话中,在“一国两制”部分使用了五个“充分”的字眼,强调实行比港澳更宽松的政策,统一后,不仅台湾同胞现有的各种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而且他们希望获得的其他权益也将得到充分实现。这是过去所没有的,我看,这就是对“一国两制”与时俱进的提法。

8 网友:请问朱先生,将美国比喻成“台独”的“大老板”,日本是“台独”的“二老板”。您对此有何评价?

【朱卫东】:我想,你这个比喻比较形象,看来你对台湾问题很有研究。实际上,美日的一些反华势力始终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强盛的中国。“台独”的形成、发展乃至坐大,美日难辞其咎。只不过,美国反华势力在阻挠统一、扶持台独方面较为明目张胆;而日本则是鸭子划水,上身不动下身动,暗地里支持“台独”,李登辉就是一个“日化台人”。现在,陈水扁更是全面投靠美国,倚美拒统。

9 网友:台湾当局如果提出大陆放弃一党制,实现民主做为统一条件我们怎么办?

【朱卫东】:据我了解,台湾当局老早就提出这个条件了,实际上他是以所谓的“民主”、“自由”作为拒绝统一、追求独立的借口。这是台湾方面玩弄的小花招。大陆人民选择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台湾方面没有资格对我们指手划脚。追求统一与采取何种制度是两码事,台湾是以漫天要价的方式拒绝统一,现在两岸政治僵局迟迟不能打破的根本原因是陈水扁当局根本不愿意统一。况且,“一国两制”已经强调了两种制度并存,你不吃掉我,我不吃掉你,井水不犯河水。所以,对台湾当局以民主、自由拒绝统一的论调,我们应该看清本质,不能上当。

10 网友: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两位专家:近来钱其琛副总理对台湾问题发表讲话,外电认为是中国为了缓和中美关系,讲话释放善意,有利于两岸和平对话解决分歧,美国将表示欢迎。中国人一般都说是美国在阻挠两岸统一,但为什么美国总是会对两岸和平谈判表示欢迎呢?美国这种欢迎是真心的呢,还是一种虚伪的外交姿态?

【朱卫东】:我看,美国的欢迎态度既是真心的,也是虚伪的。之所以这样讲,是美国对华政策和对台政策的根本目标决定的。简单说,美国对两岸的政策可以概括为10个字:不统、不独、不战、维持现状。美国并不愿意看到两岸在统一或独立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也不愿意看到台海爆发战争将美国拖下水;而是希望维持一种“和而不统”的局面,打台湾牌,牵制中国。所以,美国对钱副总理和平而善意的讲话表示欢迎。当然,这是有限度的。因为美国也不愿意看到两岸走得太近,太密切,这样他将无牌可打。

11 网友:现在大陆同胞要去台湾从事科学文化活动,审批手续太繁琐,是否应该考虑简化手续?

【朱卫东】:你的建议提得好。我看,将来在两岸关系越来越缓和的时候,大陆赴台审批手续会简化一些。现在,岛内的手续更繁琐。

12 网友:朱先生,您认为大陆最终会与台湾的哪个政党谈判解决台湾问题?

【朱卫东】:我不是算命先生;但是,我想大陆最终会同岛内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的政党谈判,解决台湾问题。

13 网友:对台湾为什么不在经济上打拉结合,要知道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

【朱卫东】:你提的建议很好。我想这是很多人的想法。但是,不要说得那么直白。从根本上说,两岸政治一体化的程度取决于两岸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小平同志早就说过,希望两岸尽早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这也是十多年来我们大力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主要原因。令人高兴的是,近几年来,台湾经济对大陆经济的依存度逐渐提高。你提的毛主席的名言“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用在对付“台独”方面比较合适。

14 网友:请问嘉宾,两岸都是世贸组织成员,三通在世贸组织框架内解决不是顺理成章的问题吗?有啥难的?

【朱卫东】:虽然两岸均先后加入WTO,但是,台湾是以“中国台澎金马独立关税区”的名义加入的,并不是以国家的身份加入的。两岸经贸问题是一个中国内部的问题,应当而且也能够通过两岸的协商获得解决。现在,台湾当局一直有这样一个企图,即利用WTO这个国际舞台解决两岸经贸问题,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变成两个国家的关系。对此,我们应该高度警惕。

15 网友:再问一个实质性问题:如果台湾提出“一国一制”,为了统一大业,大陆会同意么?

【朱卫东】:如果台湾提出的“一国一制”是指一个中国,实行一种社会主义制度,我想,大陆求之不得;如果这个“一制”是指资本主义制度,我想大陆当然不会同意。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是13亿中国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两岸统一问题绝对不是制度之争。

16 网友:嘉宾好!口口声声说,“只要承认一个中国,什么都可以谈”,那邦联为什么就不行?

【朱卫东】:“邦联”是指两个以上主权国家的组合。从根本上说,与一个中国是相矛盾的。如果实行邦联,台湾就变成另一个国家,我们当然不能接受。

17 网友:嘉宾:和平统一的迫切性如何?

【朱卫东】:当然是越早解决越好。但是,我们不能够犯统一急躁症,为统一而统一。要正确处理统一的长期性与紧迫性的关系。加紧做好实实在在的准备,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实现统一。

18 网友:请问嘉宾,“台独”何以想“独”,具体说产生“台独”的土壤是什么?

【朱卫东】:一是美日等国际反华势力长期纵容支持;二是台湾当局尤其是李登辉主政12年来大力推行“台独”的必然恶果;三是两岸长期分离局面所造成的岛内民众的偏见和误解;等等。

【朱卫东】:谢谢各位网友,希望下次网上见。再见!! (本文内容来自人民网强国论坛)

人民网2002年1月30日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