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静林: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财政部门工作报告

胡静林: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财政部门工作报告

核心提示:尊敬的姚书记,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第三届紫光阁论坛。根据会议的安排,我代表商务部,重点就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这一题目与大家进行沟通和交流。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这既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机遇期特点,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的内在要求。

尊敬的姚书记,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第三届紫光阁论坛。根据会议的安排,我代表商务部,重点就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这一题目与大家进行沟通和交流。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这既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机遇期特点,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的内在要求。借此机会,我想谈三点体会:第一,向大家介绍一下对外开放内外环境所发生的变化。第二,想谈一下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主题主线。第三,谈谈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第一,准确把握我国对外开放内外环境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上世纪70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标志,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了国际分工与合作。2001年的12月,我国正是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开始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地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回顾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对外开放为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整合全球优势要素资源赢得了更多的机遇。为我国引入国际竞争与合作,激发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动力,为我国兼收并蓄世界各种文明成果,增强本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创造了更多的来源。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新的变化,我们感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世界经济和外部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稳定和拓展外需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金融危机以后,主要经济体的增长乏力,欧债危机仍然在继续地发酵。世界经济受结构体制因素与周期性波动叠加的影响,将处于一个较长的缓慢恢复调整期。在内外需不振和经济结构的共同影响下,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全球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各国发展的瓶颈。所以对外开放中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世界经济和外部需求发生了变化,稳定和拓展外需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

二是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围绕高端资源要素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过去的几十年,全球逐步形成了不断深化,相互依赖的分工合作体系,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国纷纷反思自身的经济制度,金融发达国家提出了要制造业回归、再工业化等战略,对外政策的内部倾向比较明显,就是说很多发达国家,实际上原来走到国际上的这些外资,有一些抽回去了,这种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化趋势比较明显。各国围绕人才、资本、技术、服务、能源等优势要素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国际保护主义趋势上升,并将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

三是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与外部世界关系面临着复杂的调试。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一方面,规模巨大,而且前景广阔的内需市场带来了强大的向心力,成为拓展与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重要基础。另外一方面,在新的国际治理体系改革和重组过程中,我们继续拓展经济贸易利益,不仅仅遇到了来自国际社会更大的保护主义的压力,也面临着更大的责任的压力。

四是国内经济发展步入了转型期,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了。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开放性经济发展的潜力和优势仍然存在,但是要素供给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劳动力、土地和资源、能源等要素成本上升,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减弱,资源、环境、气候变化、社会责任等制约因素增强。这些都对进一步开放的目标导向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我向大家汇报的第一部分,就是要准确把握我国对外开放内外环境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