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射星”在本质上不过是朝鲜既存国内政治的延续,这次失败对朝鲜的国内政治后果,不会也不可能严重。从技术开发的角度,朝鲜人也知道,要取得“射星”的成功,非得经历多次失败才行。
不过,如果我们发现、注意和重视朝鲜在连续性为主的情况下的变化性,那么,这次“射星”失败,对于朝鲜新政权来说,不但不是坏事,反而可能是好事。
“射星”失败,给了朝鲜新领导一个难得的改弦更张的机会。
事实上,自从金正恩上台,朝鲜也出现了一些也许故意释放了包含着导向未来重大变革的信息。即使这次“射星”,朝鲜也意在“射星外交”,而不在“射星”本身。所以,“射星”的一系列活动,可圈可点。朝鲜为此与有关“利害关系方”做了许多沟通与解释,尤其是开放“射星”,尽可能地邀请国际主流媒体,以及其他观察家。这是新做派,有意义,也许让老式朝鲜问题观察家大跌眼镜。
也许朝鲜事前不是不知道“射星”失败,但平壤本来就不怕这个失败。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平壤皆可。成功则固然有助于朝鲜坚持其旧式道路的信心,而失败则可以支持改革势力。
“射星”失败的国际政治效应是,缓和了美国鹰派鼓吹的“朝鲜威胁”,配合了美国“接触”朝鲜的“大战略”。美国在“射星”前于今年2月与朝鲜达成的协议,表面上平淡无奇,但是,由于签订在金正恩上台之初,外部世界对这一美朝协议的实质内容所知甚少。在笔者看来,这是美朝关系的新起点。朝鲜新领导的全部“新政”需要一个新的与美国的关系,可以说,朝鲜从来没有如今天这样迫切地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射星”失败等于挽救了这一协议。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为了对付美国的宿敌和麻烦,奉行所谓“与敌人谈判”的策略,屡屡奏效。在这方面,美国最成功的得意之作无疑是缅甸。美国采取了不同于对付伊朗的方法对付缅甸问题,敏感地嗅觉到源于缅甸内部的变革,鼓励、协助缅甸改革派。
美国在缅甸的作为给朝鲜树立一个政治变革和重建与美国关系的样板。朝鲜与缅甸关系向来密切,缅甸的变化当然一定会对朝鲜产生效应。
“射星”失败后,据说美国政府“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尽管高调谴责,但是,不会在实质上逼朝鲜到了非试验核武器的地步,而是一方面继续遏制朝鲜内外政策的延续,另一方面,会继续加大力量试探、接触和谈判金正恩政权,把金正恩政权上台带来的机会用足,促使朝鲜最终选择缅甸式的变革。
前几年,美国一直希望朝鲜学习中国或者越南走“改革开放”的路线。由于特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朝鲜无法效仿实现。如今,美国再次“帮助”朝鲜找到一个变革的方式,那就是缅甸。
从相对的长期视角,朝鲜会否发生缅甸式的变革、美国是否将促进这样的变革,才是朝鲜“射星”失败后的最大看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