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优势不等于战略强势

中国的经济优势不等于战略强势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国民生产总值规模逐步扩大,预计今年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东亚国家对中国的市场愈加依赖。 不过,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并未有效转化为地区战略影响。2010年5月,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东盟国家目前比较倾向于美国。2010年4月,英国广播公司发布的国家形象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国在国际和东亚地区层面的吸引力都较弱。在周边国家中,只有巴基斯坦的受访者较为认可中国的影响力。

而在其他参与调查的东亚国家中(泰国、印尼、韩国、日本),认为中国影响力是积极影响的受访者比例均未超过了45%,平均为35%,其中日本最低仅为18%,而认为中国影响力是消极影响的比例均超过30%,平均为43%,其中韩国最高为61%。相比较而言,在上述四个国家(泰国、印尼、韩国、日本)中,认为美国影响力是积极影响的受访者比例均超过了34%,平均为46.5%,其中韩国最高为57%,而认为美国影响力是消极影响的比例分别为均低于40%,平均为32.5%,其中日本最低为18%。在菲律宾,则有82%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的影响力是积极影响,只有8%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的影响力是消极影响。

许多分析认为,中国的经济影响力难以转化为战略影响,源于中国的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模式上,中国过分依靠海外市场的拉动,内部消费需求始终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结果导致许多国家对中国经济崛起的疑虑较为严重,担心中国商品冲击本国市场。企业对外投资模式上,中国企业过度关注经济效益,忽略了环境保护和社会诚信等社会效益。个别中国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把国内一些不规范、甚至违背法律的竞争手段带到国外,结果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众认为,经济上强势崛起的中国可畏而不可亲。此外,中国发展模式与西方的差异也为中国赢得战略影响造成了一些阻碍。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