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麦金农主席,
尊敬的柯林斯部长,
尊敬的奎格利代校长,
尊敬的国会议员,
老师们,同学们,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这秋风送爽的美好时节,我很高兴来到“艺术与文化之都”惠灵顿,并有机会与新西兰各界朋友见面。维多利亚大学历史悠久、享有盛誉,建校百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贵校高度重视中国文化研究,早在40多年前就开设了汉语课程,2009年设立了新西兰唯一的研究中国的专门机构,为增进中新人文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借此机会,我向维多利亚大学以及在座的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新西兰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
新西兰是南太平洋上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素有“长白云之乡”和“百分百纯净国度”的美誉。著名影片《阿凡达》、《指环王》中展现的新西兰自然风光令全球观众为之倾倒。质量上乘的乳制品、品种各异的猕猴桃、香郁醇厚的葡萄酒,以及独具特色的毛利文化、国际领先的电影制作技术,都成为享誉全球的新西兰象征。2001年,我曾访问过新西兰,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时隔11年,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深切感受到新西兰的巨大发展。在来惠灵顿之前,我考察了克赖斯特彻奇市地震“红区”的重建情况,为重建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感到鼓舞,也为新西兰人民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精神深深感动。可以说,今天的新西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祥和,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为新西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和新西兰虽然远隔重洋,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19世纪中叶,首批中国移民就劈波斩浪,来到万里之遥的新西兰,为新西兰早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漫长的岁月中,侨居在新西兰的中国人同当地人民并肩劳作、和谐相处,播下了中新友谊的种子。上世纪20年代,新西兰人民的好儿子、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路易·艾黎先生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了整整60年。1972年,中新老一辈领导人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开启了两国外交关系的大门,中新关系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建交40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新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06年两国领导人就建立和发展中新21世纪互利共赢的全面合作关系达成重要共识,推动双边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政治上,中新是平等互信的好伙伴。两国高层互访和接触频繁,各级别的来往不断。新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在台湾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秉持正确立场,中方对此表示赞赏。两国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太平洋岛国论坛等多边组织中保持着良好的磋商与合作。良好的政治关系为两国全面合作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上,中新是互利共赢的好搭档。新西兰在发展对华经贸关系方面走在发达国家前列,创造了中国对外关系史上的多个“第一”。新西兰是第一个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中国结束双边谈判、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同中国启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签署并实施双边自贸协定的西方发达国家,是第一个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签署、实施自贸安排的国家,也是目前唯一与中国大陆和香港均有自贸安排的国家。中新自贸协定实施3年多来,已成为中新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新引擎。去年,双边贸易额超过87亿美元,是2008年自贸协定实施时的2.3倍,是1972年建交时的970倍。中国已成为新西兰第二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伴随着双边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两国在环保、金融、电信、能源资源、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加强。中新务实合作正在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方向发展,成为双边关系发展的不竭动力。
人文上,中新是交流互鉴的好朋友。双方在科教、文化、旅游等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民间交往日益活跃。目前,中新共有29对友好省市。中国已成为新西兰最大的海外留学生来源地、第四大和成长最快的海外游客市场。在新西兰,每4名海外留学生中就有一名中国学生。中国在新西兰设立的3所孔子学院和8所孔子课堂,为新西兰民众特别是青年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平台。新西兰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学习中文人数接近1.3万。新西兰独特的文化也通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走进了中国人民心中。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的不断加深,对双边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新两国没有历史积怨,也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两国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高度互补,人民之间彼此素怀友好情谊。两国关系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经济、民意基础。我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新关系必将不断走向成熟,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典范。
女士们、先生们!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成功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过去的一年,我们不断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2%;货物进出口总额3.64万亿美元;粮食总产量5.7亿多吨,实现连续八年增产。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仅为新西兰的五分之一,全球排名在100位左右,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一些结构性矛盾凸显,需要逐步解决。中国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