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

黄伟: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

三、作风建设的中国化,为巩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贯彻落实党的政治路线提供根本保证

一个政党的作风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直接影响着它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直接决定着它的感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建党过程中已注意到党的作风建设问题,列宁在建党实践中也高度重视、反复强调党的作风建设,而毛泽东则把马列主义作风建设思想在中国运用得炉火纯青、卓有成效,主要体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其一,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强调他们创立的理论“是从世界本身的原理中为世界阐发新原理”〔36〕,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脱离这些事实和过程,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37〕。因此,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运用他们的理论,“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为转移”,“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38〕。可见,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列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之精神实质,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39〕,必须紧密结合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因此,具体实践起来“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40〕。这也就是说理论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实践。

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始终要求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他指出,“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41〕。他强调:真正的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理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还非常注重调查研究中国国情,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其二,密切联系群众。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党同工人群众的联系。1848年,他们指出:共产主义者同盟“应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变成工人联合会的中心和核心”〔42〕,同时还建议广泛建立受同盟领导的外围组织。他们主张用广泛建立工会、合作社等群众团体,公开发行各种报刊、频繁组织群众集会特别是用争取普遍选举权和参加议会竞选等方式宣传和组织群众。列宁也非常重视党与群众建立和保持密切的联系,他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就是先锋队往前跑得太远,没有‘保持排面整齐’,没有同全体劳动大军即同大多数工农群众保持牢固的联系”〔43〕。列宁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中强调:“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44〕,他还深刻揭示出:工人、农民、士兵,是奋不顾身地跟着共产党的,这就是党和苏维埃政府力量的无穷无尽的源泉。因此,他总是号召“哪里有群众就要到哪里去工作”。列宁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深恶痛绝,反复强调:执政党更是要继续密切联系群众。毛泽东坚持马列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系统地、创造性地炉火纯青地运用于党的建设和党的全部活动中,并倡导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5〕毛泽东反复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动力源泉和依靠力量。这无疑也是我们党巩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根本要求。可见,在党建实践中能否密切联系群众是关系党前途和命运的生死攸关的问题。

其三,批评和自我批评。恩格斯指出:“批评是工人运动生命的要素。”〔46〕他认为,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特征。当然,批评和自我批评会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也“无疑会使许多人感到不愉快”,但“这对于党来说,一定要比任何无批判的恭维更有益处”〔47〕。列宁也特别重视批评和自我批评,并把它作为一个政党是否合格的尺度和标志。他指出:“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48〕俄共(布)中央还专门出版不定期的《争论专页》,任务就是开展党内批评。列宁还要求党内一切重要问题都要开展广泛讨论和批评,可见,列宁已经把批评升华为一种让党和党的事业发展进步的有益工具。

毛泽东一直提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他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49〕,是无产阶级政党不可缺少的武器,没有这个武器,党的肌体要受腐蚀。毛泽东还曾作过极其生动和形象的比喻:“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50〕因此,他一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应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应“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51〕。毛泽东还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通过正确开展认真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纠正了党内的不良作风。正因为我们党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作风和马列主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原则,所以党的历史上不管犯了或“左”或右多么严重的错误,都能够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教训,依靠自身力量纠正错误,使党的事业转危为安、转败为胜。

总结说来,毛泽东党建理论最大的特点是能够科学把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善于从中国国情党情实际出发,加上毛泽东自身丰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在理论创新上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科学性、前瞻性。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关键在于如何“化”。归结起来:一是坚持马列主义建党原则,二是结合国情党情实际,三是与“势”俱进探索创新。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