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花桥村停车点停车)
刘花桥来历。各位领导,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刘花桥村了。在这里,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刘花桥的来历。
元末明初,战乱频繁,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朱元璋登基后,下令山西周边人口迁往豫东一带。当时,刘氏始祖澄公率家眷迁至县南柳园村,因刘氏勤俭持家,善于经营,家中殷实,盖有八所楼房,远近有名,柳园村被人们称为刘八楼,简称刘楼。明嘉靖年间,刘氏后人刘石桥、刘二桥、刘花桥弟兄三人北迁。刘石桥定居于今石桥集。老二生活在石桥西北,人称刘二桥村。老三刘一风,号花桥,迁居于石桥西南,人称刘花桥村。现在算起来,刘花桥村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后来,由于该村梨花较多,加上梨花桥和刘花桥谐音,群众误把刘花桥叫做梨花桥。大家认为叫梨花桥更形象,更逼真,更能突出特色,也就没有人纠正了。
酥梨简介。xx金顶谢花酥梨,史载已有7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明孝宗年间被列为上等皇宫贡品。因其成熟后,梨柄周围有一层金黄色果锈,故谓“金顶”。因其果实谢花后即酥脆可口,故称“谢花酥梨”。金顶谢花酥梨皮薄、汁多、肉脆,具有润肺清心、祛痰理脾、退热止咳、除烦解渴、醒酒解毒之功效,素有“果泉”、“蜜父”之美誉。梨花可加工成梨花茶等美容美肤饮品;果实除生食外,还可加工成梨膏、梨脯、梨汁、梨酒和罐头等多种营养滋补佳品。俗话说:“桃饱人,杏伤人,金顶谢花酥梨滋润人。”1958年,毛主席在中南海品尝后,风趣地说:“吃了xx梨,不思他乡果啊!”足见xx梨是上好的滋补养生佳品。
皇家梨园。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皇家梨园了。首先给各位讲一下“皇家梨园”的来历。
据《明史》记载,弘治八年秋,孝宗皇帝感觉身体不适,食欲不振,太医也诊治不好,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都非常着急,当时受命在河南治理河道的都御史刘大夏进京述职,带xx金顶谢花酥梨进献孝宗皇帝,进奏说:“梨乃百果之祖,食之,可保圣上龙体安康。”孝宗见果色金黄,异香扑鼻;品尝后,汁浓香甜,酥脆爽口,顿时感觉神清气爽,食欲大振。随即取梨汁入药煎服,龙体渐愈康复,随即御书“皇家贡梨”,并下诏xx年年进贡酥梨。从此,金顶谢花酥梨享誉天下。后来,河南巡抚田文烈又奏请朝廷,请赐贡梨所产梨园为“皇家梨园”,获得批准。皇家梨园之名沿袭至今。
百年皇家梨园,见证沧桑历史。在咸丰七年,捻军驻扎在商丘,清军将领刘廷栋奉命前往勒马集堵截捻军,后转战xx石桥。也就是在这片梨园里官兵和农民军展开了激战,五天五夜,不分胜负。百年硝烟早已散尽,可这梨园威风依然是不减当年。
梨园四季。下面我将引领大家去欣赏百年梨树王。请大家注意安全,不要让树枝挂破了衣服,挂伤了眼睛。拍照的朋友请抓紧时间,不要逗留时间过长,到了前面的百年老梨园,多给大家留点自由活动时间。
(稍停)
大家都说,xx梨园有“四绝”:春赏花、夏捉蝉、秋品果、冬观枝丫。清明时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片冰清玉洁的世界,宛若亦真亦幻的人间瑶池仙境。夏日,梨园曲径通幽,梨树荫翳蔽日,实在是避暑消夏的好去处,晚间还可享受在梨园抓捕金蝉的无穷乐趣。金秋时节,万顷梨园硕果压枝,一派丰收景象。冬季,梨农用灵巧的双手修枝剪杈,把每一棵梨树都做成一尊独具匠心的盆景,各不相同,饶有丰姿,披雪挂霜的百年古树更显沧桑之美。年年岁岁景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这就是大自然赋予万顷生态梨园的无穷魅力。
现在请大家看这棵梨树,这棵树是红梨,是酥梨的授粉树。xx酥梨是沙梨和白梨的杂交种,自花不育,必须配植一定的授粉树。春天,梨农们采集红梨树上的花粉,经过挑选、烘烤、过筛,制成花粉,为酥梨点花。大家看,在这香气逼人的林海花间,纯洁无暇的花迎风招展,点缀其间的人热火朝天。三五成群的人们或骑在树上,或踩在梯上,或站在地上,精心给梨花授粉,酝酿着生活的甘甜和芬芳。花人相映,交相生辉,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甜笑声穿梭浩渺九天,表达着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对富裕的向往,对政策的感激……
(走到梨树王前面)
百年梨树王。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百年梨树王了。这棵梨树树龄l50余年,树主干高4米,胸围2.1米,树冠覆盖周长67米,年结果1千公斤以上。l958年中秋节前夕,刘花桥村民出于对毛主席的敬仰,从梨树王及邻近几棵梨树上挑上等果24枚,用白纸包裹,制作一小木箱,于9月1 0日寄往北京,上面写有“毛泽东主席亲收”字样。次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以主席的口气回复了一封信,称赞xx金顶谢花酥梨品质上乘,酥脆可口。“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大家可以在这株百年梨树前合影留念,默默许愿,以求幸福平安。
(看完梨树王,走另一小路前往观景台,继续讲解)
梨园弟子。中原是戏曲之乡,xx是豫东的戏窝子,听戏是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人们习惯上称呼戏班、剧团为“梨园”,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梨园”是怎么和戏曲联系在一起的呢?要说戏曲与梨园的姻缘,还确有考究。唐玄宗前期,全国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亚非许多国家的使臣、学者、商人纷纷齐聚长安。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唐朝的音乐得到空前发展。唐玄宗本人素喜音乐。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明皇既知音律,又酷爱读书;选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从此,“梨园”成了唐代一个重要的艺术活动中心,唐玄宗李隆基因此被奉为“梨园领袖”。2004年春,河南卫视《梨园春》到xx公益巡回演出。《梨园春》主持人庞晓戈、倪宝铎高兴地说:“梨园弟子到梨园演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梨园春》。”
梨花仙子。说到梨园,下面,我就顺便给大家讲一下“梨花仙子”的美丽传说。据说,有一天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下棋,久战不分胜负。后来王母娘娘在两名仙女暗地里帮助下取胜。玉皇大帝大怒,将两名仙女贬下人间。王母娘娘于心不忍,就将两仙女点化成梨树。看管梨园的老翁,突然看见两道霞光从天而降,两名仙女落到梨园,红衣仙女变成一棵挂满红砂果的梨树,白衣仙女变成了一棵挂满白色果实的梨树,老翁惊叹:“梨花仙子下凡了。”老翁遂摘了两个梨果,让其患病多年的妻子吃下,没有想到妻子的多年顽疾竟然痊愈。两位老人喜出望外,给红砂果的梨树起名“金顶”,给白色果实的梨树起名叫“谢花”,次年春天“金顶”和“谢花”相互传粉,令人惊奇的是结出的梨果谢花即可食用,老人便给果实起名为“金顶谢花酥梨”。传说很美丽,它寄托了梨乡人的一种情思。
(登观景台)
观景台。下面,我们将登上观景台来眺望这万顷梨园。
“梨花千树雪。”我们驻足观赏,极目远眺,棵棵成行、行行成方、方方成阵,旁逸斜出的枝头上,或丛丛簇簇,或星星点点,一色的浅素嫩白,在阳光照耀之下,竞相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仿佛营造着一个个美丽的梦幻,此情此景,如临仙境,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真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啊!据说大诗人李白、岑参曾来过这里,并留下千古绝句赞颂梨乡美景。
在此,我想大家简要介绍一下xx县金顶谢花酥梨获得的一系列厚重重、沉甸甸的荣誉。1987年,荣获河南省名特优水果金奖。1992年,荣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奖。1993年获河南省优质农产品金奖。1994年,荣获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会金奖。1995年,荣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质奖。1998年,xx县获得农业部“优质酥梨商品生产基地县”称号。1999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展销会“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3年,通过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2004年,顺利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5年12月,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6年,被河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认定为“河南省名牌产品”。 2008年,被定为中南海特供水果。2009年进入全国“两会”,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专供佳品。
好了,下面请大家自由活动,拍照留念。
xx旅游。xx的生态旅游是一个新兴产业,刚刚走过了7年的奋斗历程。目前,我们正围绕“一人一景一文化”和“乐都梨乡,醉美xx”,倾力打造新兴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所谓“一人”,就是指明代思想家吕坤。在景区的西南方位约3公里处,建有庄严肃穆的吕坤墓。吕坤,是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号沙随夫子,被称为明朝“天下三大贤”之一。他的著作《呻吟语》被翻译成20多个国家的文字。吕坤在哲学思想上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在学术思想上倡导务实精神。他在任职期间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受到百姓的拥戴。病逝后,葬于xx西北吕坟村,被追赠为刑部尚书。
所谓“一景”,就是指万顷梨园景区。
所谓“一文化”,就是指葛天文化。葛天文化是博大精深的黄河文明与东夷文化交汇融合的结晶,是中华乐舞、戏曲、诗歌、体育的重要源头。至今,在万顷梨园景区的西北面有沧桑千年的葛天氏陵、葛伯国都城遗址。据文物部门勘探,在葛伯屯村庄下埋藏着3座巍峨壮观的古城池。1958年,当地群众在整修河道时,挖出巨型条砖、陶等古文物上百件。天下葛姓出xx。经有关专家论证,一致认为xx是葛伯、诸葛、葛、权、沙、信、宁七姓的祖籍地,为孔姓xx派的发源地。
有人曾精辟的总结说,“花”、“天”、“酒”、“地”是对xx最简洁的概括,是魅力xx的绝佳宣传词。“花”就是漫天飞雪的万顷梨花;“天”就是源远流长的葛天文化;“酒”就是首创低度的张弓美酒;“地”就是宜居宜业的长寿之地。随着郑汴一体化和商宁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处在承东启西战略位置上的xx县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璀璨。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朋友、有识之士来xx,一起游梨园、品张弓酒、感受葛天文化、投资长寿之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