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3)

姚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3)

三、中国共产党面对的巨大挑战和应对挑战的举措

正如一句英国谚语所说,任何硬币都有它的两面。当今中国的情况决不是一切都好。正如邓小平所说,发展起来的问题不比不发展少。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拉大、环境破坏、能源过度使用、一些人道德失范和腐败等问题都十分突出。越来越多的人都 认识到,解决饱汉的问题比解决饿汉的问题更困难。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现代化过程滋生动乱。中国确实需要警惕跌入“发展陷阱”。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共产党充分意识到挑战的严峻性并已经采取各种措施。

1、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价值观,是政党价值观在发展问题上的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际是强调发展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这正是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说,GDP意味着一切,唯独不包括使我们生活有意义的东西。科学发展观的 提出,表明中国已经摆脱GDP崇拜。近年来,党的治国理念中越来越多地强调这样几个词:公平、民主、人权、和谐。

公平。公平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 人类面临的难题之一。资本主义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眼下,效率与公平在中国被形象地比喻为做蛋糕与分蛋糕。一方面要把蛋糕作大,但是如果劳动者觉得蛋糕没有自己的,或者得到的太少,那怎么有积极性呢,蛋糕如何做大呢?所以二者必须兼顾。当发展到达一定阶段时,强调公平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现在对公平有了新认识,公平不是取消差别,而是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竞争公平、调节收入、照顾困难群体,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等等。特别重要的是教育公平。教育是入场卷,教育公平是机会公平的第一步。这些年,中国教育投入逐年增加,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在总产值中占4%。同时有1228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首届免费师范生全部到西部任教。有的大学提出,不让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因贫困失去上大学的机会。对家境困难而勤奋好学的农家子弟来说,这确实是个福音。

民主。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历史,就是争取人民民主的历史。民主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是如何实行民主、实行什么样的民主,各国因历史、文化传统和 国情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西方民主是人类民主的一种形式,不是唯一形式。中国共产党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是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还创造了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制度。这既能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又能够防止多党制、三权分立造成的 效率低下、政策缺乏连续性的弊端。当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过程。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民主不是电梯,可以一步到位;民主是楼梯,只能一步步走上去。现在,中国共产党正在致力于民主政治的完善,努力建设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更充实的社会主义民主。

人权。保障人权已经写进了中国国家宪法和执政党的党章,这是巨大的进步。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对 中国人民来讲,人权首先是生存权、发展权,当然也包括各种政治权利。随着经济社会进步,中国的人权事业还会进一步发展。

和谐。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的治国智慧。“和而不同”是古代儒家的 重要思想。和谐的原本意义是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均衡状态,引申到人文领域基本意思是承认事物的差异,消除对抗,和睦相处。中国共产党赋予和谐以新的含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为此,要以和谐的思想、精细化的政策来调节社会矛盾,造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将从根本上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2、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近年来提出的核心理念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即按照客观规律加强党的建设,围绕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主线,科学谋划党的建设总战略,形成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一布局强调党的建设的 开放性、全面性、系统性,反映了时代特点和现代化建设对执政党的新要求,深化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党为此采取了许多新举措,如强调培养人才、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各项制度、更坚决地反对腐败等等。这里只提一点,近年来中国共产党特别强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因为党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和国内发展新阶段的复杂情况,迫切需要通过学习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否则就会出现“本领恐慌”。建设学习型政党,表明中国共产党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自我审视意识,把学习和学习基础上的 实践作为迎接挑战、应对风险的基本方式,表明党不断超越自我、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科学态度,极力防止骄傲、保守、僵化、停滞。这对一个经历91年历程、执政63年的大党、老党来说,是难能可贵而又极为必需的。

这绝不意味着,中国国内和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问题可以迅速解决,更不是说前面的道路一帆风顺。但是,作为学者,多年的研究使我确信,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的这条道路是符合国情和民意的,并将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