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我国金融市场还不成熟,汇率形成机制还不完善,制约人民币成为投资工具、汇率避险工具和储备货币。人民币要发挥区域主导货币的这些复杂职能,目前条件还较欠缺。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不发达,外汇交易不够方便,汇率避险机制不够健全,资本账户还没有完全开放。因此,海外企业获取和持有人民币资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人民币区域化的地域范围和货币职能都会受到限制。
四是周边战略安全变局制约人民币成为周边区域主导货币。近年来,东北亚、东南亚安全局势频频出现危机或争端,不能排除某些国家可能借周边安全变局继续制造事端,进一步拉大国抗衡中国。一些国家可能联手巩固传统经济大国和区域主导货币地位,防范人民币成为本区域主导货币。这些会影响本地区用人民币结算、投资的信心。
以上这些制约因素,需要我们妥为化解。推进人民币区域化,是否可以考虑以下三条基本思路,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一是“扩规模”,即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市场循环规模。拓宽人民币走到境外的渠道;在境外让人民币像其他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可用于存款贷款、结算支付、资产管理、汇率避险等全方位业务;让境外各机构与自然人通过正规的人民币可兑换通道,分享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收益。
二是“树形象”,实施互利共赢战略,推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合作,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深耕周边,弱化周边争端引起的相关国家戒心,积极塑造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周边安全环境,逐步树立人民币在亚洲区内的“主导货币”形象。
三是“拓空间”,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积极力量,支持“货币区域化”潮流,为人民币区域化争取发展空间。利用好“上海合作组织”、东南亚、俄罗斯扩大与我国合作等有利因素,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来促进人民币区域化,对冲周边不利因素,拓展人民币区域化的回旋余地。淡化“人民币国际化”提法,明确“人民币区域化”战略,符合我国经济实力和金融发展状况,也有利于避免引火烧身,实际上是更可行的战略。
根据课题组的研究,我觉得以下政策建议是有参考价值的。
第一,在国际贸易中积极推广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第二,开启人民币离岸市场。进一步发挥香港离岸市场的作用,允许香港金融市场开展人民币存贷款、结算、融资和其他人民币资产业务。
第三,继续推动我国央行和海外各央行的人民币互换计划,扩大人民币对外援助,促进双边经贸活动和满足海外的人民币资金需求。
第四,支持国际货币体系重组,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制约个别大国不负责任的滥发货币行为。
第五,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继续坚持不设时间表的方针,以扩大回旋余地。根据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变化、宏观经济稳定状况和监管水平,设定资本项目开放路径。
当然,现在付梓的研究成果还是阶段性的,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周边安全态势的变化,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会不断深化,相关研究成果也会不断丰富,这是值得期待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