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家公司叫中江公司,他的营业范围非常地广,从旅游到投资到资产,甚至还介入了小额贷款公司。但是房地产公司是它第一次涉及,它是从原来做香料的企业进入了开发楼盘,后来还开发了一些其他的楼盘,比如他在杭州有一家大酒店,当时是烂尾楼,他接手了以后,从各方筹集了资金,以很高额的价格拿到手了以后,经营也不好,到现在就是一个大窟窿。那么它的资金链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因为他不断贸然的进入到新的领域,造成了新的窟窿以后,再去借高利贷补窟窿,最后就没有办法补了。
曹建海:因为房地产盈利吸引力太大 所以很多制造业企业跨入房地产领域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因为中国的房地产盈利吸引力太大,所以很多制造业企业跨入房地产领域,金星房地产只是其中的一个企业。其实它的酒店是自主投资自主经营的,本身也是个地产项目,但是酒店的营运需要大量的投资,资金回报速度也是非常慢的,所以资金沉淀非常大,这可能是使它资金链出现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它在建德也搞了一些开发,实际上它从过去的制造业企业变成了一个房地产为主的企业了。
因为宏观调控,从2008年6月份它接盘这个公司之后,当年实际遇到一个低潮。但是后期因为房地产救市方案的出台之后,所以经历过比较好的时期。这次又遇到调整之后,这个企业实际上是房地产行业的外行,不是很专业,对未来预判不够,也许在正调控的时候,大量的持进土地,这样就导致了杠杆越来越高,就遇到了困难。
陈国强:这个案例给房地产企业敲响了警钟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杭州金星房产破产这个案例,更多带有个案或者特例的性质,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这家公司之所以走上破产的道路,和它背后母公司资不抵债,或者资金链出现困难有关系,而不是项目本身资不抵债造成的。杭州金星房产破产跟调控尽管有关系,但是主要不是外部的调控造成的,恰恰可以认为是它由于没有严格执行目前调控对于预售款,实施专户监管的要求有关系,伴随着调控的持续实施,那么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面临严峻的资金问题。所以这个案例尽管不带有普遍的代表性,但是实际上给我们房地产企业,可以说敲响一个警钟。
曹建海:取消预售制度会要了很多开发商的命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取消预售制度这可以避免开发商资金链断裂之后,跑路所带来巨大的损害,但是目前开发商的这个体制,自有资金很少,大部分靠银行贷款和建筑垫资,以及预售的这笔钱。如果一旦取消预售制度,实际上就要了很多开发商的命了。
房企破产透露什么“信号”?是否会引发房企破产潮?未来房价下调空间还会有多大?
今年3月15日至18日的上海之春房产展示交易会上,虽然万科、保利、招商、金地等龙头房企齐齐缺席,不过在打折促销的主旋律下,开发商卖力吆喝赚来不少人气。
上海某参展楼盘工作人员1:一般来说,现在上海绝大多数都是在九折、八折这样,八折其实已经触底了,这次我们做七七折也是希望吸引眼球。
上海某参展楼盘工作人员2:相对来说,我们原来的最早的开价是12000元,所以7588元这个单价是非常划算。
只是购房者大多保持淡定,不肯贸然出手。
上海市民1:这种大概是他们的手段吧,实际上降不了多少的,我感觉,我本人的感觉是没有降的,降不了多少。
上海市民2:(房价)还没有(到底),主要就是外地的,市区的很少,而且是边远的地方。
同样在4月5号至8号的北京春季房展会上,类似的情形继续上演,开发商降价羞涩,购房人“看的多”、“买的少”,观望依旧。
购房人1:高。
购房人2:高。
购房人3:还是偏贵。
购房人4:随便看一看。
购房人5:随便转一转。
购房人6:五环以外应该在1万(每平米)左右。
购房人7:昌平我觉得1.3万(每平米)就差不多了,现在昌平的房子全都是2万(每平米)。
曹建海:“房闹”本身是不值得同情的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相信破产的企业会越来越多,这是第一家,其实很多企业处在一个“扛”的状态。当然扛的原因有多种,有的企业觉得未来可能房价还会上涨,国家不可能看到房地产企业的这个状况不管。我们过去一直是调控一旦趋紧,企业有困难之后,就会紧接着有一个救市的方案,包括地方政府一直就希望救市,这是他们寄予希望的地方。
最近,我有一个学生跟我表示,他在一家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是一家房山的企业,他说企业现在房子卖不动,但是不敢降价,因为一降价,老业主就会打上门来。引起骚乱。现在即使资金链紧了,他们还想发展,还要拿地,还准备到平谷去拿地,他希望用两分五的利息再去拿地,所以他希望得到融资,对于这样的开发企业,实际上这个杠杆会越来越大。这样的企业目前还是很多的,一方面自己库存很大,一方面资金链非常地紧,但是还必须咬紧牙关,还要继续吃劲,生存风险是越来越大。在这个时候,可能有的企业就会顶不住了。
如何处理跟老业主的关系比较重要,如果企业把生存当作第一位的,那么他能够处理好跟老业主的关系。有的企业能进行一个适度地赔偿,有的本身资金链紧张,根本赔不起,这个时候就向当地的司法部门、公安部门进行协调,避免出现 “房闹”的现象,我觉得“房闹”本身是不值得同情的。
刘戈:像金星这样的房企其实非常多
(《今日观察》评论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