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4日
王东京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
前不久在一家央企作讲座,有人问我对“国进民退”怎么看,听到提问我很吃惊,一头雾水。相反我所接触到的地方官员,关心的大多还是中小企业,至少还未见有哪级政府是主张打压民企的。
“国进民退”今天如此备受关注,相信也不全是空穴来风。何以如此?我想这大概与最近山西煤企重组、山钢收购日钢、中粮入股蒙牛等事件有关。这几起并购案经媒体报道后,有人推波助澜在网上热炒,给人感觉,似乎国企正在攻城略地,大有取代民企之势。于是有人批评此举是改革的倒退;但也有人说是对改革的纠偏。一时间学界沸沸扬扬,莫衷一是。
对某问题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应允许百家争鸣。但是否真的存在“国进民退”,我认为得首先弄清事实。有两个重点:第一,当下国企收购民企是不是很普遍?第二,收购行为背后是否有政治背景?若既不普遍也无政治背景,说是“国进民退”就未免牵强,同时也有危言耸听之嫌。说我的观察,首先,目前国企并购民企只是个案而并非普遍;其次,虽然背后有政府推动,但绝无政治背景。
山西的情况也许要特别些,不错,这次煤企整合确实是由政府发动,但我却看不出这样做有何不妥,更看不出有何政治意图。众所周知,这些年山西矿难不断,原因之一是煤企太多,大大小小2000多家,防不胜防,政府无三头六臂不整合怎么管?而既然要整合,当然是以大并小;否则换了是你,你有办法以小并大么?其实,山西煤企整合并不是让民企退出,最近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公布了一组数据就是明证。该数据说,全省煤企完成整合后保留的1053处矿井中,国企办矿198处,比例约19%,民企办矿294处,约占28%,股份制办矿561处,约占保留矿井总数的53%。由此可见,民营资本三分天下的格局并未变。
至于山钢收购日钢,我认为是市场行为,不值得大惊小怪。人们今天之所以有诸多非议,从媒体评论看,大家担心的是国企挤压了民企。然而据我所知,这两家企业联姻是完全出于自愿,并不存在谁逼谁。而真实的原因,则是日钢之前屯集了大量铁矿石,可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价格大跌,企业由此损失惨重。大祸临头,日钢怎能坐以待毙?而此时政府为保就业促山钢出面援手,日钢求之不得,你情我愿,于是一拍即合。
中粮入股蒙牛的情形也如是。去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蒙牛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受其拖累,去年财务出现了巨亏;另一方面,由于前些年过度扩张,今年现金流又突然断裂。祸不单行,令牛根生几乎陷入绝境。蒙牛走投无路,中粮这才联手厚朴基金以61亿港元收购蒙牛20.03%股权,照理,中粮是雪中送炭,而蒙牛也因此峰回路转。无论怎么说中粮都不应遭到指责,即便就算“国进民退”,那也总比见死不救强吧!
我一贯的观点,国企应逐步从一般竞争领域退出,这是方向,不容置疑。但我同时认为对特殊情况下的国企收购,也不能见风是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以偏概全、笼而统之地说“国进民退”,不仅会误导视听,而且会授人以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