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与增长法》
20世纪50年代是艾哈德的时代,是联邦德国创造奇迹的年代,这是艾哈德本人的成功,也是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成功,同时也是联邦德国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经过15年的经济增长,由于经济政策未能及时调整,无法适应当时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结果导致通胀率连续两年超过4%,马克开始大幅贬值,局部出现经济危机,艾哈德的经济政策开始受到批评,也直接导致了联合政府的执政危机,为社民党执政做铺垫。
社民党上台后,改变了基督教民主联盟纯粹的稳定路线,转而实行稳定与增长并重的政策。换言之,政府的职能并不仅限于保护市场的自由竞争,维护经济的稳定,且应在此基础上刺激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刺激经济增长的法理依据来自于《稳定与增长法》。1967年6月8日联邦议院通过《稳定与增长法》,同年6月13日公布并施行,其精髓是凯恩斯主义色彩的“总体调节”理念:首先在联邦层面上,国家不再扮演一个“家庭好父亲”的角色,即在经济困难时节约、在经济景气时出手大方。因为这种顺周期的行为一方面可能加剧危机,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经济过热。相反,该法规定了反周期的经济政策,在需求减弱的情况下,国家应该通过总体调控的工具来平衡需求,采取直接的景气刺激和促进就业的措施,同时,国家增加公共投入,增加额外的信贷来支付刺激经济的投入。另外还可以降低收入税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力。而在经济景气时期则要抑制需求,比如采取提高收入税的措施。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防止经济过热,同时能够积攒更多的收入来应对下次可能的经济危机。其次,《稳定与增长法》规定,联邦经济部长、各州经济部长和地方代表组成经济增长委员会。联邦政府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强迫州和地方用税收来支付景气平衡基金。这一规定表明,为成功实施总体调节,联邦、州和地方有必要协调一致,采取共同行动。
该法首先规定了反周期的经济政策,即在需求减弱的情况下,国家应该通过总体调控的工具来平衡需求,采取直接的景气刺激和促进就业的措施;第二,国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增加公共投入,即通过增加额外信贷的方式来支付刺激经济的支出;第三,在经济衰退期间,通过降低收入税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力,在经济景气时期则要抑制需求,比如采取提高收入税的措施,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防止经济过热,同时能够积攒更多的收入来应对下次可能的经济危机。
该法在第一条明确提出了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魔力四角”: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外贸平衡和适度经济增长。“魔力四角”的核心思想是适度和均衡,兼顾各方的需要,而非顾头不顾尾的发展。
《稳定与增长法》强调经济增长,也考虑到对经济过热的预防措施,第六条第一款规定:“为确保本法第一条的目标,当需求的扩大超过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时,联邦政府可以授权联邦财政部长在实施联邦财政计划的过程中要求某些财政支出的使用、(公共)建设项目的动工、设定后续财政年度负担等必须获得其批准。联邦财政部长和经济部长提出采取有关的必要措施的建议。联邦财政部长将该会计年度结余的资金用于向德国联邦银行额外偿还(政府)债务或者提取经济增长平衡储备金。”
《稳定与增长法》很快克服了联邦德国战后的第一次经济危机。《稳定与增长法》是一部完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而且联邦德国成为第一个将总体调节目标之间的均衡、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政策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的国家,它在联邦德国经济史和经济制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它也被誉为“德国经济政策发展中的里程碑”,该法的颁布标志着联邦德国经济政策从重点强调自由竞争到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转变,《稳定与增长法》对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稳定与增长法》的颁布和实施奠定了联邦德国经济之后几十年的持续稳定发展。即使在当今欧洲经济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背景下,德国《稳定与增长法》的精髓深入渗透到欧洲的《稳定与增长公约》,被公认为欧洲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
正因为如此,当今德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具有《稳定与增长法》明显的烙印和痕迹。也可以说,严格执行与遵守《稳定与增长法》是德国经济得以平稳增长的关键因素。
适度刺激经济的施政策略
面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德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有效策略来加以应对?
首先是采取适度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在经济危机面前,德国政府并不慌忙而乱开药方。如良医,对病人不是用药越多越好,而是非常精准地开方、限制药量。为克服经济衰退,德国政府制订两套振兴经济方案,计划投入财政资金1200亿欧元。但在2009年和2010年实际投入的资金仅为800亿欧元,而同时期美国财政投入的资金为5770亿欧元(7850亿美元),中国则为4300亿欧元(40000亿元人民币),其他欧盟小国投入的财政资金与其国力相比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结果是,美元急剧贬值、中国物价快速上涨、欧盟小国政府陷入债务危机。因此,从中可以看出,德国政府走的是一条适中的路线,把握好国家干预的分寸和尺度。也可以说,政府作用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分迷信。如果政府干预的幅度过大,反过来会对经济造成伤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