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希腊议会选举中,没有一个政党获得超过半数的席位,这样一来只能是几个政党联合起来组阁。当选席位最多的新民主党(New Democracy Party)在和其他政党磋商之后,宣布自己未能和其他任何政党达成共识,组成联合政府。这样,排在第二位的左翼政党希拉兹 (Syriza Bloc Party)开始四处游说,谋求联合。这个希拉兹党是一个非常激进的左翼政党,其竞选的口号就是要重新磋商欧洲紧急贷款的条款,这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坚持的“贷款条款不容商量”针锋相对。欧洲市场一时风声鹤唳,各国股市大跌。希腊还能否呆在欧元区的问题又一次迫切地摆在欧元区政治家们的面前。
该不该退?
欧元区在1999年成立,希腊在2001年作为第二批成员国加入欧元区。就国民生产总值来讲,希腊在整个欧元区中处于中等水平,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略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
加入欧元区后,希腊每年从欧盟拿到大量低息拨款。对于希腊政府来讲,这样一大笔钱来得太容易了。在没有充分监督的情况下,这些钱主要用在了公共政府部门上。有钱谁不花?花了也白花,又不用自己掏钱!希腊的老百姓也看到了这一点,削尖脑袋往政府部门钻。这样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公共政府部门急剧膨胀,到欧债危机爆发的时候,公共政府部门的雇员大约占整个劳动力的20%!这样一来,每年的公共财政预算里1/5的钱要用来维系公共部门的正常运转,政府的财政压力日益沉重。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成为了这次欧债危机的导火索。在继爱尔兰和葡萄牙之后,希腊深陷债务危机,政府无钱运转,不得不接受两次欧元区的紧急援助贷款。
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贷款是有条件的,而且条款之苛刻,在现代欧洲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首先,精简政府部门,压缩庞大的官僚机构。对于侥幸保住饭碗的人,也要降低工资,以求节省庞大的公共部门运营开支。广大的公务员队伍干活轻松,收入稳定。现在,突然一大部分人要面临失业的危险,他们能干吗?他们的愤怒是可想而知的。而且,这一批人与侥幸保住饭碗的人以前同朝为臣,现在又惺惺相惜,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希腊政府的每一项政策的通过,都需要这些人的支持。这样,希腊政府也不敢太过得罪这帮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一项条款,对希腊政府来讲执行起来却是十分棘手。
据《经济学家》杂志统计,在接受第一次欧洲的紧急援助贷款后,希腊政府的确裁减了一些职位,但这些被裁的是一些文教、卫生等无权、无势、无钱的公共事业部门,真正的政府职能部门一个都没有裁。如果庞大的政府职能部门不能压缩下去,削减政府开支只是空谈。但是如果真正执行起来,希腊政府的压力更大,困难重重。自从希腊卷入债务危机之后,雅典的抗议,示威,与警察的暴力冲突就没有停过,对于已经千疮百孔的经济来讲更是雪上加霜。
其次,大量削减公共开支,压缩基础建设上的投入。这一条对希腊的影响是长期的,也是最具毁灭性的。没有了现在基础建设上的投入,就吸引不了外来投资,也就没有未来经济的增长。毕竟谁愿意在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地方投资?心理上让人感到压抑,经济上也不划算。从短期来讲,基础建设对于创造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压缩基础建设上的投入,就会让这一部分靠这吃饭的人失去职位,这些人的家庭就会受到影响。很有可能他们就会加入街头抗议示威的大军,影响社会的稳定。
再次,增加税收。给希腊发放紧急贷款的债主们深谙“开源节流”的道理,他们在要求希腊政府压缩开支的同时,让他们提高税收,增加政府的收入。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这是否能够达到增加税收收入的目的却是个未知数。希腊的税收体系很不健全,偷税漏税现象极其严重。即使税率增加了,但如果收不上来,还是没有用的。完善这个税收系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从可操作性上来讲,这个很困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