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

4.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设为一级学科,下设6个二级学科,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地位。推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许多高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学院,设立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汇聚了一大批研究和教学力量,壮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制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总体规划》,组织编写重点教材,编写工作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从已出版的教材来看,基本达到了中央提出的“三个充分反映”的要求,即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实践、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从教学实践看,无论思想水平还是学术水平,在现有同类教材中都是一流的,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形成了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干教材,进一步打牢了马克思主义教学的重要基础。这些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有力保证,极大地推进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为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面加强,从根本上扭转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度弱化的状况。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示精神,将原来的7门必修课调整为4门,并将教材编写和教师培训纳入工程。2006年9月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4本新教材陆续在全国高校投入使用。配合使用新教材,工程组织和推动了任课教师培训、教学方法改革等工作。有关部门还印发了一系列相关教学参考资料,提供了一大批有参考价值的权威书籍和影像资料,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国内外参观考察,帮助广大教师开阔视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式、互动式、情景式教学方法,拓展国情教育和实践教学,一大批省部级干部和劳动模范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2010年,中央又批准了硕士、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按照新方案编写的教学大纲将于今年秋季投入使用。这些工作,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任课教师的精神面貌和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改观,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意程度显著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6.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凝聚和造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搭建了重要平台。工程始终把培养理论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理论人才作为重要任务,坚持把课题立项与凝聚人才结合起来,把理论研究与培养人才结合起来,把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造就了一大批理论骨干和拔尖人才。目前,工程组建了160多个课题组,直接参与工程工作的专家学者3000多人,间接参与的有数万人,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重要领域。工程实施以来,由中央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已达46期,培训了5000多人,成为理论队伍特别是人文社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名牌项目。同时,加大地方研修工作力度,目前全国已培训7万多人。工程还组织1500多人次开展国情调研,组织100多人次出国考察,邀请几十个国家200多位知名学者来华交流。这些工作,进一步团结和凝聚了广大理论工作者,激发了他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增强了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入理解,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推动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

作为一项重大理论创新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其成功的实践、丰硕的成果,展示了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对新形势下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实施这一工程,进一步高扬了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决心和信心;整合了理论研究资源、创新了理论研究机制,实现了理论工作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基础学科领域和应用学科领域的深度结合;打开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突破口,第一次形成了中国自己的较为完整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搭建了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重要平台,培养造就了一批政治坚定、学贯中西、勇于创新、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实践证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不愧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工程、生命工程、基础工程。

二、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意义

我们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90多年的历史实践充分表明,我们党正是靠着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实现了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理论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