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者:建大坝不能解决中国气象问题

美学者:建大坝不能解决中国气象问题

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近日刊发题为《中国在水电方面的误判》的署名文章,作者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萨比娜·约翰逊—赖泽在文中指出,修建更多的大坝将减弱中国应对极端天气现象的能力,预计这些极端天气现象将包括更加频繁也更加严重的洪灾和旱灾。

文章称,中国是全球头号二氧化碳排放国,它面临越来越大的国内和国际压力,要求其遏制国内排放。中国发电业之所以碳排放高,是因为严重依赖煤炭:约80%的电力来自煤炭,水电占16%,其余为核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水电的倡导者说,减少煤炭发电、增加水力发电有助中国实现减排目标。

然而研究已经显示,水电可能成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昔日草木丛生但现在已被洪水淹没的土地中的有机物质在大坝水库里积累和分解,释放出大量甲烷——一种威力强大的温室气体。这个问题对热带地区水电站项目的影响尤其大,因为热带地区植被通常更浓密,会有更多的有机物质在水库中积累。

首先,大型水坝对湿地和人类居住模式的影响限制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了尽可能地多发电,大坝在雨季储水,在旱季放水,这种对天然河水流量模式的改变会影响天然蓄洪系统,例如下游湿地、湖泊和沼泽,经常导致后者不复存在。因此,水坝会降低小型洪灾的发生频率,但也让湿地蓄水、从而减轻重大洪灾的天然能力减弱甚至消失。

第二,大型水电站的运营加剧了下游地区的干旱。2011年,中国政府不得不下令三峡公司从水库放水来缓解下游地区的严重干旱,这个事实表明水电站运营者很可能认为发电比减轻旱灾更重要。

第三,大坝令沿海城市更难适应海平面的上升。由于上游的水库蓄积了淡水,河流三角洲地区的天然水流减少,导致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下降。这个因素与海平面的上升结合在一起,令沿海三角洲地区更容易受海水入侵的影响。海水入侵会污染地下淡水层,令其变得不适于人类饮用。

最后一点,水电基础设施的昂贵性和持久性令人们很难或无法对它们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农业和经济活动以及人类居住模式未来的改变。另外,中国的大坝建设热潮将对它与邻国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文章指出,除了修建大坝之外,还有一系列替代选项。提高对能源效率的重视可以帮助中国节约大量能源。例如,仅中国水泥业一个行业,通过实行国际最佳做法便可节约23%的初级能源。

另外,应该把所有现有的替代能源基础设施都接入电网。举例来说,截至2011年,中国30%的风力发电能力尚未接入电网。在2008年底,中国共有5万个小型水电厂,其中许多建于数十年前,装备的是过时、低效的技术。在建设新项目之前,应该对现有的基础设施展开调查,必要时用新技术加以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

就规模而言,这些替代选择没有巨型水坝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们可以缓解预期的能源短缺,帮助中国实现目标,同时又不会像巨型水坝那样带来负面后果和未来的风险。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