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对于成都这样的西部城市来讲,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如何发展才能不走弯路?
赵弘:发展总部经济对成都这样的西部城市,是需要一定智慧的。中国的近邻新加坡、韩国、日本等都曾经历过产业空心化的痛苦路程,增长萎缩、就业下降、内需不景,经济被迫在转型中调整。美国学者J.O威勒分析了美国20座大城
市的资料,发现有60%的城市在制造业转移出去之后,保持了持续繁荣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城市实现了产业服务化和总部化,也有学者称“逆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这实际上就是实现了城市的总部经济化。成都就可走这样的“逆工业化”道路。
华西都市报:国内外有没有先进的经验可借鉴?
赵弘:美国城市巴尔帝摩就是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典型。处于纽约与华盛顿两大城市之间的巴尔帝摩,在经济转型时,就曾以一美元拍卖市中心黄金土地给希尔顿酒店,通过希尔顿酒店的带动,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成功带动整个城市转型。成都东郊“腾笼换鸟”,将200多家大型企业搬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通过经济转型来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其实也非常可取。
先行先试:应写进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
华西都市报:国家大力推动西部经济发展,推动总部经济发展是否会写进正在制定的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
赵弘:总部经济对西部城市的经济转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如果能将其写进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来推动,成都、重庆总部经济的发展将会更上一层楼。建议成都、重庆努力促成此事。
华西都市报:现在的政府官员对总部经济的理解是否有偏差?
赵弘:总部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现在不少地方官员对此理解都有偏差:认为总部和制造基地分离会给所在城市的经济带来损失,大城市舍不得,小城市没了支柱。实际上,通过总部与制造基地分离,能实现资源配置更优化,市场竞争力更强,往往能实现双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