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由根本层面的制度、基本层面的制度、具体层面的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不同层面的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大概念的明确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只要我们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这一制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而不断完善,就能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根本制度保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制度的作用无可替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制度的根本保障至关重要。这一制度,就是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的,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长期以来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的高度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伟大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制度设计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上,建立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上,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整套制度体系,由根本层面的制度、基本层面的制度、具体层面的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不同层面的制度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共同构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层面的制度,体现着国家的性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根本层面的制度,就是在制度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反映了制度体系的本质内容和根本特征,体现了制度体系“质的规定性”,是一种制度体系区别于其他制度体系的主要标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层面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我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之所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层面的制度,是因为它作为一种政体,提供了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途径和方式,与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决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这一根本地位,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它、不断完善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