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需要从制度建设上进一步破题和固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作为治本之策,通过规范化的制度设计和严格化的执行监督,确保作风建设常态长效,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作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作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坚持严的基调,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又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不断提升正风肃纪反腐的综合治理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长期的实践来看,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个永恒的主题。”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作风建设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才能正确认识作风建设、理性看待作风问题。必须看到,当前作风建设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若缺乏系统思维和长远视角,一些已经解决的作风问题很可能会死灰复燃。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作风建设必须具有历史的眼光和视角,不能放松警惕,要始终坚持零容忍,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持之以恒抓好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推动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要深刻认识作风问题与违纪违法和犯罪问题的关联性,既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也要注重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既由腐纠风,深入纠治一些腐败案件背后的“四风”问题;又由风查腐,深挖不正之风隐藏的腐败问题,同时,把风腐同查同治与净化政治生态结合起来,为培育和弘扬优良作风提供良好土壤和条件。要把作风建设融入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使作风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相互贯通,形成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确保作风建设能够持续深入推进、取得实效。
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
作风建设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关键在于抓常、抓细、抓长。抓常,就是要经常抓、见常态。作风建设,重在经常,必须常常抓。风气养成重在日常教化,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抓细,就是要深入抓、见实招。作风建设,重在抓细节,必须环环抓。抓住了问题也就抓住了具体。抓长,就是要持久抓、见长效。作风建设,重在持久,必须反复抓。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抓好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
针对作风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都很具体,不能以原则来应对具体,要一一回应、具体解决。同时,要对各种问题进行分类,看是个别问题还是普遍问题,是某一工作环节的问题还是工作全过程的问题,是由比较单一原因造成的问题还是由深层次复杂原因造成的问题,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面上的普遍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具体要求、关键所在以及存在的实践难题,为狠抓作风、抓实作风指引了方向。新时代新征程,要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一方面,要注重当下的常和细,各级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要经常分析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状况,经常分析本地区本部门干群关系状况,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等细小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另一方面,要着眼历史的长远,重在持久和反复抓作风建设,盯住“四风”问题及其各种变异表现,始终保持对不正之风的高压态势,将作风建设熔铸于党长期执政的历史实践中。
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保障
制度是管长远、管根本的,推动作风建设取得实效需要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键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没有制度保证,改进作风的成果最后也保不住。”“作风问题必须抓长、长抓,扭住不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不断加强党内制度建设,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期待,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净化的必然要求。党内法规制度健全,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就能有所约束、有所敬畏,实现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就有了基础和保证。要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制度“笼子”扎紧,确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常态化。
实践中,要深刻认识到体制机制建设以及以制度建设护航和保障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狠抓作风建设、整治作风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强化制度执行,不断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重点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对制度执行进行责任明确,以责任落实确保制度取得实效。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切实把党中央的要求与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以改革的办法固化作风建设成果。把对党员干部学风、作风的要求与选人用人、考察考核、评优评先等结合起来,推动党员、干部把严的标准立起来,实的作风树起来,形成自律与他律的双向结合。要全面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建立严格、完善的作风建设法规制度体系,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坚持纠树并举、破立并进
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必须坚持纠树并举、破立并进。“四风”问题是我们党的大敌,也是人民的大敌。要彻底铲除“四风”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必须在纠治“四风”的同时,坚持树新风、养正气,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不断开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新局面。关于如何使党的作风建设全面严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加强治本工作,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明确了作风建设的方向。
不断提高纠“四风”树新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作风建设成效体现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唯有坚决纠正“四风”,才能够为新风正气的树立提供空间;唯有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才能够稳固纠“四风”的成效,避免“四风”卷土重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倡导时代新风。”党的作风建设不仅要立足于政党自身建设的视角,更要具有治国理政的大格局、大视野,彰显的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价值追求。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一方面要坚持全面深刻认识“四风”问题的现象与本质,毫不动摇地坚决纠治,尤其是要严肃整治损害党的形象、群众反映强烈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从严查处,坚决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使新风正气在新征程上更加充盈。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大党独有难题及应对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