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蒙古的马匹横行欧亚大陆,曾经西班牙的舰队无敌海上,在民国时期享誉中国,被称为兵学泰斗的蒋百里更是从中总结道,“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相离者弱,相反者亡!”游 牧民族生活战斗都离不开马匹,海上强国生活战斗都离不开舰船,那么当今美国能够如此强大,从世界的主流观点来看,依然是海上强国的继续,航空母舰战斗群是美国的最大资本。
当前呼吁海洋意识的声音很多,但是对海洋比较注重的一些专家仍认为宣传力度有所欠缺。纪录片《走向海洋》的热播,说明了至少在战略层面,海洋权益已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同时,中国 第一艘航母每次有所突破时,总能引起网友的极大热忱与关注。从历史的角度看,世界在争夺大陆中进行了几千年,注重海洋从马汉提出“制海权理论”距今不过百年,应该说我们还将在海 权争夺的道路上不停的加速前进,每次关注中美可能的冲突及利益交织,都离不开太平洋……
笔者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源于和朋友的讨论。朋友一句“欧亚大陆畅通的那一天,就是美帝彻底没落之时”让志松思考良久,陆上交通成就千古伟业的历史,究竟是暂时的没落了还是会从 此永久的消失呢?同时,制空权何时才能从局部需要上升至国家层面?再者,我们总是讲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战争,那么,信息、电磁等控制权又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这就是本文 将要和大家探讨的三个问题。
一、陆上交通影响的走向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中国走向世界的关键并不在东海南海,而是中亚。欧亚大陆桥的提法还远未过时,试想如果有一天,陆上交通运输的成本及效率,真的能与海运有一拼了,那么欧亚非 就可以把美国远远地甩到一边了,再强大的航母舰队还能登陆不成?或许有人会说,比海运还实惠,怎么可能吗?但是这个世界已经实现了很多不可能!同时,即便海洋成为历史的将来,陆 上交通作为一个辅助依然不可或缺,高铁的建设已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军队的机动能力。
清末时期就曾在海防论与塞防论之间左右摇摆,不知当以何为先;现在的中国可以说依然面临同样的现状,台湾、钓鱼岛和藏南地区,我们该先着手哪个?利益和风险成正比,一个是我们的 强项,但是战略利益小;一个是我们要的短板,但战略利益大。如何突破美国的战略围堵,除了海洋,还有其他的道路否?值得深思!
二、制空权的局限与发展
制空权理论的提出,也曾轰动一时;现代战争空袭很必要,制空权就很重要;美国动辄在一些敌对国家设立禁飞区,也是一种制空权的体现。不过,因为空中交通成本太高,目前人类科技的 发展水平似乎还不足以达到实施制空权的意志,并且各国都有自己的领空,那么制空权恐将沦为一种战争条件,而非国家强大之必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