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当前国企十大争议话题剖析

马静:当前国企十大争议话题剖析

国企承担的重大使命与特殊地位,让它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饱受煎熬。民众骂声缘何而来?经验层面的评价和媒体的误解曲解,是否属实?国企真的是腐败、垄断、低效的代名词吗?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最大的困惑是什么?真实的国企是什么样子?为了让民众对国企的认识更加准确和客观,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经过深入调研访谈,咨询专家,推出“李荣融困局——当前国企十大争议话题剖析”专题报道。

当前社会上有一种思潮,把炮轰国企当成一种时尚,即使在国企获得突出业绩的时候,也很少有喝彩和掌声,更多的是不屑、嘲讽甚至谩骂。英国《金融时报》公布的2011年全球500强上市企业名单中,中石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三家国企进入前十。这一成绩让不少外国朋友艳羡、让跨国公司钦佩和紧张,但国内舆论对此却多有质疑,甚至遭到了出人意料的喝倒彩。

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无奈感叹,“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国企搞不好的时候你们骂我,现在我们国企搞好了你们还是骂呢?”相信李荣融的困惑,正是很多国企人的困惑,也是普通公众想深入探究的问题。为了便于表述,我们把国企这种“没搞好挨骂、搞好了也挨骂”的现象称之为“李荣融困局”。国企搞不好被骂可以理解,为何搞好了也被骂?

公众对国企的骂声从何而来

为了解公众对国企的印象评价,以及公众为何对国企骂声较多等问题,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在搜狐网、人民论坛网等多家网站推出调查问卷,人民论坛理论调研基地(点)随机发放书面问卷,共8532人参与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您对国有企业印象如何”问题上,多达28.6%的受调查者选择“很差”,33.3%选择“比较差”,16.2%选择“一般”,12.5%选择“比较好”,只有9.4%选择“很好”。选择“很差”和“比较差”的比例为61.9%,占比远远高于“比较好”和“很好”的选项(合计为21.9%)。这说明,公众对国企的印象评价整体偏向负面。

缘何大多公众对国企印象评价负面呢?梳理受调查者意见,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认为国企靠着国家的扶持,员工往往收入高、工作轻松,效率及服务意识比民企、外企差很远,不公平。二、认为不少国企凭借着垄断地位提高价格,特别是事关公众基本生活的水、电、石油等企业常常是说涨就涨,老百姓有怨气。三、受到媒体及社会舆论关于国企腐败等负面信息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受调查者指出,在网上搜索国企二字,关于国企的正面新闻淹没在“国进民退”、“电企抄表工天价工资”等海量负面新闻之中,想对国企有好感也难。

通过梳理国企的争议问题,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设置了“您最关注以下哪些国企争议话题”这一问题,按照公众得票率的高低,排在前三位的是:“国企是否必然腐败”(得票率为67.6%)、“国企全靠垄断发展吗”(得票率为61.3%)、“国企高管该不该高薪”(得票率为59.8%);得票率前十项其他依次为:“‘国进民退’是否属实”(得票率为55.3%)、“国企是在与‘民’争利吗”(得票率为53.3%)、“国企效率真的很低吗”(得票率为51.2%)、“国企分红太少了吗”(得票率为48.6%)、“私有化是国企改革方向吗”(得票率为41.2%)、“大国竞争离不了国企吗”(得票率为38.6%)、“如果丢掉国企,中国将会怎样”(得票率为35.4%)。以上调查结果揭示了什么?

第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受调查者对于国企腐败、垄断、高薪的反感实际上正是体现了公众对社会收入分配的不满情绪。目前,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状况若不改变,极易导致百姓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