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礼群等:社会体制改革的意义何在(2)

魏礼群等:社会体制改革的意义何在(2)

□ 刘应杰(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巡视员):

激发社会自身发展能力

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制是一项宏大的历史性任务,涉及到社会管理体制多方面的改革,要统盘考虑,周密部署,循序渐进地向前推进。第一,政府切实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其目的是更大程度地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动力,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运行,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在社会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改变以前的“大包大揽”、无所不管的状况,把一些社会能够自我管理的职能逐步转移给相应的社会组织来承担,并加强管理、引导和服务,培育社会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在公共服务方面,要区分基本公共服务与非基本公共服务,政府主要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而把非基本公共服务交给相应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来承担。这更有利于在加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为国民提供更广泛的、多样化的公共服务,满足其高水平、多层次的需要。

第二,规范发展各类社会组织。为了加强现代社会管理能力,必须提高全社会的公民意识,提高其发育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可以考虑,选择发展三类社会组织:一是社会事业类组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领域,发展体制外的民营社会事业,与现有的国有公立类社会事业形成平等竞争关系,形成一种外在压力和内生动力,推动我国社会事业进一步改革发展繁荣。二是公益类组织。鼓励、引导和支持公民与民间资本投入社会公益活动,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三是自我管理类组织。人们通过一定的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应该鼓励、引导和支持这些社会组织正常有序发展,并且依法进行规范管理。为此,要加快制定《社会组织法》,对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作出法律规范,做到依法管理、自主发展。

第三,积极推进基层社区自治。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是最基层的社会组织。一个社会要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社区这个基础。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都规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自治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的基础,要进一步扩大社区自治的范围,丰富社区自治的内容,使社区成为我国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

第四,加快建立和形成现代化的稳定的社会结构。现代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建立起稳定的“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针对我国在发展中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需要下大力气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通过分配调整和税收调节等手段限制过高收入,从根本上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起收入分配的良性运行机制。

第五,加快建立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社会规则。我国正处在由传统人情社会向现代契约社会的转型过程之中。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社会规则,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石。我们应该加快建立现代社会的基本规则,培养公民的诚信意识、规则意识。要从最基础的做起,首先是诚信,其次是守规矩,包括遵守基本的交通法规、现代文明生活守则等,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