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老人农业有效率

贺雪峰:老人农业有效率

1、

今年两会期间,因为十五位院士联名上书谁来种田,而引起整个社会对农业的担忧。按院士上书的意见,农村劳动力中,超过45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就可以算作老年劳动力,算下来,中国农业劳动力中,超过45岁的老年劳动力至少要占到一多半,这样来看,中国农业已率先进入老人农业。依靠老年人来种田,来养活中国,按常识就有些不靠谱。老人农业更是难以与高科技、新技术、规模经营、现代农业联结起来。虽然中国有人多地少的国情,农户经营规模无法与美国平均每个农场400公顷的规模相比,但与东亚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比,并不小多少。但显然,日韩台的农业要比我们的高科技,要比我们有效率,最关键是现代农业发展得比我们好。因此,中国大陆要到日韩台取经学习他们的农业经验。

2、

不过,中国农业的实际表现却好象不错。去年粮食获得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八连增”,农产品市场虽然经常有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但这应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且这种波动很多时候恰是因为农产品生产得多了,引起菜贱伤农,而一旦农民种蔬菜少了,又引起菜贵伤民。总体来讲,中国大陆的农产品供给可谓是价廉,甚至也可以说是物美。尤其是相对于日韩台的农产品。我到日本访问,日本大学教授在买西瓜时也不敢多买,因为太贵买不起。我们的西瓜市场,供给充足,价格便宜到你吃多少都不会担心吃不起。而从粮食自给来看,中国大陆的粮食自给率在95%以上,日韩台的粮食自给率,以热量计,应在30~40%,这样的自给率水平,可以说是相当地不安全了。且,日韩台农业,政府财政投入极大,中国大陆则在2006年前仍然向农民收取农业税。

显然,从农业上讲,我们不能说中国大陆的农业不成功。

3、

并且,当前中国以上农业成绩包括粮食“八连增”的成绩,是在大量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背景下取得的。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明显加速,目前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村人口达到两个多亿。一般来说,进城务工经商的都是农村优势人群,只有年龄比较大,身体比较差,家庭中有老人幼儿拖累的人才留在农村务农。也正是因此,十五位院士提出谁来种田的问题才会引起热烈的社会反响。

4、

那么,如何理解中国农业的这种问题与成功呢?

中国农业的问题与成功,都与中国有9亿农村人口的庞大基数有关。9亿农村人口,其中2亿多进城务工经商,留在农村的还有7亿人口,其中劳动人口至少有3亿以上,虽然其中大部分是45岁以上的所谓老年劳动力。农村人口多,经营规模就只能比较小,规模经营就没有条件,且现代的高科技农业也就难以发展起来。同时,又正因为农户数量庞大,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与城市人口总量差不了多少,这样,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就极强,只要市场价格稍高,农民就会为追求高价而开足马力生产,结果马力开得大了点,供求于求,农产品跌价到惨不忍睹。

粮食生产上,九亿农民生产粮食,人多力量大,一个人生产粮食两个人吃,虽然效率不高,供给能力却还是有的。因此中国粮食自给率高。

因此,中国农业的问题在于,农业人口太多,没有农村人口进城,不减少农业人口,农民增不了收,农业无法规模经营,高科技的现代农业提不上日程。

也就是说,虽然中国农产品的市场供给情况不错,但获得此不错成绩的是远多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主要指欧美日韩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农业劳动人口来取得的。代价很大。更大的代价是现代农业发展不起来。

5、

当前农业问题的症结似乎就是减少农业人口。

问题也恰在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减少农业人口,并非可以一蹴而就。自邓小平南巡以来,20年,中国已有2亿农村人口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务工经商,但中国仍然还有7亿农村人口,并且进城务工经商2亿人口的绝大多数并未能成功融入城市,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子女仍在农村,他们的家庭收入是依靠年轻人外出务工和中老年父母在家务农,来同时获得两笔收入,从而完成劳动力再生产的;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在城市就业机会渐少,渐难,进城农民工的大多数最终还要返回农村。这个意义上讲,农村人口众多,且进城农民工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割断的联系,这是我们考虑中国农业发展政策的前提。或者说,中国的农民问题是优先于农业问题的。

好在中国数量庞大的农民,至少在目前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的农业问题,而且要远比日韩台成功得多。或者反过来讲,中国农业竟然在解决了自己的问题的同时,还解决了中国数量庞大的农民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不能不说是不可思议的成功。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