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华人移民美国史:从排华到主人翁(2)

百年华人移民美国史:从排华到主人翁(2)

核心提示:美国人对待中国移民的态度是苛刻的,有时甚至是粗暴的。华人既不是白种人,又不是基督教徒。而在当时,这两者缺一不可,无论哪一条都足以构成致命的弱点。华人遵循着对美国人来说完全陌生的习俗。无论是从文化上或生理上,他们都被视为不能够被同化的种族。

所谓华人的致命弱点

然后随着铁路的完工,华人迁入数的增加及加州经济的低迷(也有学者认为是因为加州政府已足够富裕,不在乎华人贡献的税收),排华运动悄然而起。1877年出现第一次排华浪潮,1880年美国与清廷签订《北京条约》,其中第一条款规定限制华人到美的人数和年限。

其高潮便是1882年美国通过的《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禁止中国移民。其1884年修正案更限缩了先前入境的移民离开和进入美国的规定,同时阐明,无论这些华人的国籍为何,该法皆适用。1892年,该法案由《基瑞法案》(Geary Act )延长十年,到1902年更被取消了时限。今天在旧金山湾的天使岛国家公园在1910-1940年期间曾是以十万计的华人移民的处理站,在那里30%的华人移民被遣返中国。

即便是今天,虽然《排华法案》所有的部分都被废除已久,但其一直是《美国法典》(United States Code)的一部分,其中第8篇第7章题名为“排除华人”(Exclusion of Chinese)。它是第8篇(外国人和国籍)的15章里完全针对一个特定国籍或族群的唯一的章节。

排华运动不仅是一场政治迫害,也有着深刻的文化和社会基础。其根源在于种族主义、白人至上主义及华人本身各种社会负面问题。

托马斯?索威尔在《美国种族简史》中写道,美国人对待中国移民的态度是苛刻的,有时甚至是粗暴的。华人既不是白种人,又不是基督教徒。而在当时,这两者缺一不可,无论哪一条都足以构成致命的弱点。华人遵循着对美国人来说完全陌生的习俗。无论是从文化上或生理上,他们都被视为不能够被同化的种族。

1855年出版的《旧金山年鉴》对该地华人情况有如下记载:华人的风俗习惯令加州美国人十分反感。他们的语言、血液、宗教信仰和性格与我们完全不同,他们的素质低下,一些人认为他们只比黑人优越一点,而有些人认为他们比黑人更低等。那些熟悉“中国佬”(celestials)的人很快就对他们产生一种无法控制的憎恶感。

在美国有“Chinaman’s chance”这样一个谚语,意思是说“成功的希望就像中国佬那样渺茫”,主要是指华人在种族主义的欺压下,成功和发财的可能性很小。

不得不提及,美国左翼及各种劳工组织在排华运动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加州工党把排华作为团结工人与资本家作斗争的政治口号:“中国佬必须滚!”

周敏的《美国华人社会变迁》一书中认为,1882年《排华法案》的通过与持有“劳工神圣”观念的白人工人阶级联合了社会各方力量、在工会的领导下向美国政府施压有着很大的关系。

困难期已过

在《排华法案》通过的同时,许多西部州也开始生效了一些有种族歧视的法律,这些法律不但针对中国移民,也针对日本移民,让他们很难拥有自己的土地或者找到工作。

在加州排华的狂热时期,加州政府甚至在1881年的3月6日,宣布其为一个假日,用来举行大规模的游行宣扬驱逐华人。

还有这样一条法律,禁止中国人在法庭上提供不利于白人的证词,这实际上等于公开宣布可以任意凌辱华人,华人如果遭到白人的抢劫、伤害和攻击,受到法律保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另有白人愿意协助)。

正是在这种社会思潮和恶法的鼓励下,暴力行为开始抬头。唐人街经常遭到洗劫和焚烧,1871年,一伙洛杉矶的白人一夜间杀死20多名华人。

《排华法案》颁布对华人的迁入影响极大,移居美国的华人人数从19世纪70年代高潮的123200人减少到19世纪90年代的14800人。在20世纪30年代减少到不足5000人,达到历史的最低点。

除了人生伤害和经济打压外,各种针对华人的恶作剧和侮辱行为也极为普遍,男性的辫子和女性的小脚是主要对象。据台山文史资料记载:有一次,在纽约的一辆公共汽车上,留着长辫子的台山南坑籍旅美老华侨黄华锦,受到一群美国无赖的耍弄—这群无赖趁黄老先生打瞌睡之际,把他的辫子打结后拴在车凳上,黄华锦醒来不能下车不能离座,引起同车旅客的哄笑。

同时诸如“苦力”(Coolies)、“约翰支那人”(John Chinaman)、清客(Chink)、异教徒(heathen)等针对中国人的侮辱性称呼更是在美国社会随处可见,也构成英语的一份特殊历史遗产。

排华浪潮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直到中国在抗击日本的扩张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才逐渐消退。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成为了美国的盟国,排华也走向历史的终点,不过在制度和文化心理上的全部消除,依然耗费了些时日。

1943年,《麦诺森法案》(Magnuson Act)废除了《排华法案》,允许每年105名华人的入境移民限额。1948年,关于禁止华人和白人结婚的法律被废除。然而大规模的华人移民并没有随之到来。直至1965年的《入境移民与国籍服务法案》(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Services Act of 1965)的通过。这是在美国通过的第一部针对特定族群的移民法。

加州政府、美国参议院和美国众议院分别在1970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别正式就《排华法案》道歉。

1959年,美籍华人的平均收入超过了其他美国人。1960年,华人从事专业工作和经商的人数,超过了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数。今天1/4的美籍华人就业于科学和专门领域,尽管目前华人的社会状况依然十分复杂(比如说贫富差距巨大;作为一个整体受教育程度很高,但是文盲比例又远高于全美平均水平,甚至是黑人的好几倍),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已经走过了历史上的困难时期,正在以主人翁的身份建设着美国社会并发挥着特别的才华。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