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说:“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幸福的。”“一个革命者,当他一进入革命的行列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坚定不移的革命人生观。”雷锋的这些话回答了在对待个人、他人、国家、集体、组织、艰苦、享受、勤劳等问题上,如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雷锋精神与中国传统美德一脉相承,越是符合中国传统美德越容易引起中国老百姓共鸣
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倡导积德行善做好事,历来倡导知恩图报,越是知恩图报的人,越愿意积德行善。这在雷锋身上体现得很充分。雷锋在短暂的一生做了很多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事。他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雷锋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了1年零2个月,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雷锋当兵一入伍就下决心:“服从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那年抚顺发洪水时,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雷锋把在工厂和部队积攒的200元钱捐献给望花区生产建设和辽阳灾区,而他自己却舍不得买一瓶汽水喝;雷锋教同班战友乔安山学认字、学算术;以同班战友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寄去10元钱;用自己的津贴替丢车票中年妇女买票;冒着大雨走了两个多小时,把一位带小孩的大嫂送回10多里之外的乡下樟子沟,宁可自己把馒头和衣服都让给孩子、全身淋得透湿。雷锋没有一次出差不做好事,人们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所以能具备这样高尚的道德情怀,是因为他对党和毛主席有无比深厚的感情,始终怀着感恩的心,发自内心地听党的话、跟党走。在旧社会,雷锋爷爷被地主逼债,贫病交加,悲愤致死。父亲遭受过国民党毒打致残、后又遭日本鬼子毒打病重而死。12岁的哥哥做童工,由于过度疲劳,肺病加重,无钱医治而死。弟弟活活饿死。雷锋的母亲被地主侮辱而悬梁自尽。雷锋7岁就成了孤儿,上山砍柴时又被地主婆仗势欺人用刀把手砍伤。所以雷锋对旧社会恨之入骨,对新社会无比热爱,对党和毛主席有着强烈的感恩之心。他在日记中写道:“自从来了人民的大救星、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把我从火坑中拯救出来。”“伟大的党啊,您是我慈祥的母亲,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您的,我要永远听您的话,在您的身下尽忠效力,永做您忠实的儿子。”
正是因为雷锋对党有这么真挚而强烈的感恩图报之心,所以他才能时时处处按党的要求去做,他做好事,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中国传统道德向来以忘恩负义为耻,而以知情重义、感恩图报为荣。这是雷锋做好事的根本动力,也是雷锋精神传之久远的重要原因之一。
雷锋精神的伟大孕育在平凡中,越是孕育在平凡中越是可亲可敬可学
雷锋只是个普通士兵,他所做的好事,每一件都很平凡。他所做的每一件好事,凡是正常人都有能力做到。可贵的是,他自觉自愿,坚持经常、无怨无悔,孜孜以求、乐此不疲。他对国家、对集体、对人民、对社会、对认识和不认识的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满腔热情地伸出友爱的援手,而不求任何回报。正如毛主席所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雷锋就是通过坚持做一件件好把人世间最难的事做到了。
因此,向雷锋学习并不难,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超负荷的苛刻要求;不需要惊世骇俗的壮举,也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伟业,无非是每个人都能尽己所能,做一点关心国家、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好事善举,自觉为社会多做一点贡献。雷锋说得好:“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如果13亿中国人,每个人都能献出一滴水、一寸土、一线光、一粒粮、一颗钉,都宣传美丽的理想、都自觉为人类付出劳动,那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家园必将土地肥沃、充满光明、生活富足、恪尽职守、理想高扬,一片清新、温馨、和睦、和谐,充满希望和欢乐。
雷锋以平凡的小事蕴含着伟大,以有限的生命铸就了永恒,皆因为他的心和人民群众贴得最近,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合拍。雷锋精神可以聚汇涓涓细流,形成对浩浩大爱的追求;而越是追求大爱越能永远与历史同行。雷锋精神可以聚焦束束光芒,照亮圣洁灵魂的无垠沃土;而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是呼唤圣洁灵魂。雷锋以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感人肺腑地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集体、如何对待国家、如何对待生活等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无法回避的心灵课题。雷锋精神便在这种无穷拷问和回答中融入永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