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应高度重视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安全(2)

学者:应高度重视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安全(2)

政府官员敢于接受批评才能得到公众的理解支持

中国青年报: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通了微博。新浪网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初,仅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政府机构微博就有9960个。您怎么评价政府部门开微博?

刘瑞生:这很值得肯定。以前,当网络上出现舆论事件时,相关政府部门更多地是被动应对,有时甚至进行简单化处理。但现在许多政府部门主动开微博,这是极大进步。

现在的政府部门微博,有一些做得非常好,比如“外交部小灵通”、以“平安北京”为代表的公安微博等。但有些政府部门的微博也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政府部门的微博缺“魂”,只是简单发布一些工作信息,粘贴一些无关痛痒的新闻。

中国青年报:那他们应该怎么做?

刘瑞生:关键是要转变观念。在微博上,公众与政府的关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而是更平等、更近距离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政府部门的微博想要取得好效果,就不能高高在上,而要学会与网友打成一片,在与网友的频繁互动中形成顺畅沟通,并在线下解决具体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面对与微博有关的问题时,政府部门官员应该有底气,要相信网民中的绝大多数。前不久,江苏省镇江市城管局长郭必东在网上对自己单位司机下班时间开“霸王车”的行为向网友道歉,并主动承担责任,表示欢迎公众监督。有意思的是,在郭必东上网道歉前,网友几乎是一片骂声;可是在他道歉后,网友的回复中慢慢多了宽容的声音,甚至有网友为郭必东敢于认错的品质喝彩。可见,网上批评的声音并没有多么可怕。关键问题是,政府官员在面对网络上的批评时要有底气,有错误就诚恳道歉,是误会就耐心解释,敢于接受批评才能得到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中国青年报:在您看来,微博给政府社会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哪个更大?

刘瑞生:微博时代,政府社会管理受到的挑战不小,机遇也很大。只要用得好,微博完全能起到加强官民沟通、缓解社会矛盾、提升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等积极作用。

我们政府执政理念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微博实际上就为普通公众的社会参与、政治参与提供了便利渠道,而且它还大大降低了政府的管理成本。以接访为例,现实中的大接访往往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但只要政府愿意,微博上天天都可以大接访。可喜的是,北京等地的一些政府部门微博前不久开通了私信功能,能与公众一对一地沟通。这种做法很值得全国推广。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