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洗牌60年:高等教育体制重新格式化?

大学洗牌60年:高等教育体制重新格式化?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已整整60年了。这次“院系调整”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至深且巨。直到今天,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盘”仍为60年前的“格式化”确定的,当然有发展、变化,但并无实质性的改变。

60年前定下的这种格局,与今天的社会发展和转型已经严重不适。因此,人们对教育体制的不满、批评、指责,甚至愤怒越来越严重、强烈。这一切都说明,现在已到高等教育体制“重新格式化”的时候了。

大洗牌为什么会发生

1952年的院系调整看似突然,其实有深刻的政治、社会和思想方面的原因。

与目前的中小学、职业学校等“现代教育制度”一样,中国的高等院校是近代“西学东渐”的产物。因此,新中国成立前大学的学制、院系组织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均仿照西方大学,大学的教授与领导也大都具有在西方留学的经历。不仅如此,大学有国立、私立还有外国教会办的大学。

然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教育等上层建筑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西方的大学体制当属“资产阶级性质”。因此,“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了一套与西方不同的高等教育体系。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以苏联为楷模的中国共产党人,如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义论》中就明确提出了批判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部分文化,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办理的文化机关外,还有一些无耻的中国人也在提倡。”在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中,他更明确说道:“苏联所创造的新文化,应当成为我们建设人民文化的范例。”

新中国的成立并非一种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简单的政权更迭。它更是一种社会结构“天翻地覆”的改造,“全能型”的统治模式建立。在这种模式中,“国家”管理、掌控一切,“社会”不复存在。社会职业被简化为工人、农民、干部。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只能是国家行政机构的中一部分,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都属“干部”。因此,将被视为旧文化、受“帝国主义”影响最重的大学(教会大学更是毛泽东所说“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办理的文化机关”)统统改造成国家政权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大学教师这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改造成党的“干部”就是必然的了。

教师要人人“过关”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通过的建国大法《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专门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国家大法”为院系调整提供了法理依据,也表明了这种调整要偏重工科、农科。

实际上,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开始了院系调整。

就在1949年底,百废待兴,万事待举,南部,尤其是大西南的军事行动尚未结束之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院就合并成立了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的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开院系调整的先声。由此可以看出,执政者对院系调整之重视、之急切。

1950年6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教育部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要在统一的方针下,调整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和某些系科,以便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

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学校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根据国家建设规划,将公私立高等学校统盘规划,同类系科归并或组建成专门学院;集中人力财力,扩大工科、师范和综合大学理科的规模。

具体的步骤是:由工业院系的调整进而到对其他院系的调整;从学院的调整进而到对科系的调整;从重点地区、重点院校的调整进而到对高等学校的全面调整。其精神实质是将旧大学“抽象”、“广博”的模式改造成“具体”、“专业”模式,将“通才教育”改造成“专才教育”。这次会议颁布的《关于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和其他一系列法令法规,特别强调了教育部负有领导全国大学的责任,并为院系调整提供了具体指导和法令、政策基础。

院系调整不仅是教育直接为经济服务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育作为“专政、斗争工具”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方面的需要。1951年5月,毛泽东在《镇压反革命必须实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强调,要“采用整风方式,对留用人员和新吸收的知识分子普遍地初步地清查一次”。11月30 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明确了对学校,尤其是大学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组织清理的目的、方法和步骤。教师要人人“过关”,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经历的第一次“急风暴雨”式的运动。通过“组织清理”,进一步加强了党的领导。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