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昌平模式: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成活率高(2)

创业昌平模式: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成活率高(2)

创业服务:“全程伴随”各类创业群体

在昌平,不同的人都能找到通往梦想的现实路径。

8月28日,昌平区小汤山镇西官庄村,北京君知雨生态园的西红柿大棚里,来自小汤山村的手部有残疾的王志江正忙着单手掐枝。“我正学习如何育苗、栽培、疏果,比起以前,现在不仅充实,而且工资比以前涨了一倍多。”这个中年汉子说。目前,像王志江这样在生态园工作的残疾人共有24名,其中残疾妇女20人,同时生态园带动42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君知雨”由谭亚君一手创办,为残疾人提供的无障碍采摘服务是这儿的特色。

“全国首个无障碍采摘园”,这是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和名誉主席邓朴方亲自体验这座生态园后给予的评价。根据轮椅宽度设定的工作道,自动语音提示,种成一溜儿方便采摘的大棚设计,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这座为残疾人而建的“隐形的翅膀”爱心生态园的用心。“其实咱要的就是‘心灵无障碍’,残疾朋友在咱这儿工作,感觉没啥区别。”谭亚君说。

“有困难找政府。从创业至今,区政府的相关部门都给予了各方面的帮助。”谭亚君说,刚开始她就从政府那获得了50万元创业资金。2010年,区妇联为生态园申报了市级双学双比示范基地,并给予了10万元资金支持。

邓朴方对这儿的科技创新、产品深加工体系印象深刻,2010年5月,他在大棚内端详着紫色的果实直夸“这茄子长得真好。负责这座大棚的残疾人农工“噗哧”笑了,“主席,这是咱特色的五色尖椒。”经过区妇联牵线搭桥,生态园与北京农业大学建立了共建关系,搭建了技术帮扶平台和大学生实习基地,农大专家在带领学生实习过程中也带来了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区农委聘请专家在生态园专项培训,许多员工都成为了种植和养殖业的“行家里手”,“连大兴区庞各庄的西瓜种植户也跑过到咱这取经呢”。

残疾人包书四身残志坚,根据政策获得8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在经过创业培训课后,用这笔钱扩大营业面积,扩充商品,4个月后盈利10多万元。

下岗工人刘玉尧只有高中学历,50岁的她经过多次培训“充电”后,硬是有声有色地开起了一家制衣厂。

复原军人刘建彬抢抓“鸡”遇,不仅打响了自己的品牌,还带领多户群众壮大养鸡事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能手和扶贫解困带头人……

向阳花木早逢春,得益于昌平区的创业服务,弱势群体以技术武装自己,找到了自力更生的坦途。

一个人要想成功创业不容易,要有启动资金、有投资项目、有研发场地、有市场前景,任何一个环节,缺一不可。这一个长长的链条,如何让创业者走得顺利,政府考虑在前头。

从有创业意向到确定投资项目,从资金补贴到参加创业培训,从创业实战到融资推广,昌平搭建了“五位一体”的一体化创业服务绿色通道,采取“降低创业门槛、减免创业税费、加大信贷扶持、强化创业培训、扩大创业群体”等综合措施,努力营造“全民创业”的浓郁氛围,让创业者在创业过程的每一步都走得顺利稳当,倍感温暖。

创办全市首家区级创业者协会;开通全市首家创业工作促进网和创业服务热线;开辟创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开通“58905890”(我拨就灵)创业服务热线;成立“青年创业图书室”;建立“昌平区税收服务示范园”,为创业企业提供保姆式的纳税辅导……昌平区的一系列组合拳打得风生水起。

在昌平,任何一个群体想创业,都有相关的职能部门相对接。人力社保局统筹全区创业工作,青年创业找团委,农民创业有农委,妇女创业有妇联,残疾人创业找残联,退役士兵创业找民政,留学人员创业有留学人员创业园……“人人创业有人帮”的局面,得益于昌平区建立健全的“三级联创、四方联动”组织领导体系。

昌平区联合北京银行、担保公司,为创业企业搭建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联合邮政储蓄银行推出“贷动青春”小额贷款项目,为创业者提供贷款担保额度93.59亿元,实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5.73亿元;北京博奥联创孵化器等3家规模孵化器企业,通过争取政府创新基金、吸引社会机构投资、吸纳社会私募投资等方式,为企业融资近1000万元,吸引各类风险投资1亿元。

在区发改委协调下,通过“绿色通道”,在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开启创业之路的北京和欣运达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请到了20万的小额担保贷款。注册的头两年,该公司还获得了数十万元的区级财政税收返还奖励。该公司总经理董世运将返还奖励中的两万多元捐给了“青年创业促进基金”,作为对支持自己度过创业起步阶段的昌平区的一种“反哺”。这支基金是北京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第一支区县子基金,昌平区整合孵化器、银行、投资机构的优势资源,让对创业的支持渠道更加多元化,目前该基金共接收捐款106.5万元。

创业环境:政府开辟创业“绿色通道”

在昌平,雨露滋润下的花木长成了参天大树。

“当时,我们公司选择落户昌平,就是认准了昌平区的创业环境。” 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科技园的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辉说。

昌平正在以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区域创新体系为目标,主动转型升级,努力把昌平建设成为京北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全国最具活力实验室经济区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昌平区政府无论是从创业环境,还是人才引进和企业扶持,都给予了企业多方支持。2007年至今,在产品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过程中,乐普公司累计获得国家、北京市和昌平区资金支持项目65项,资金总额达9000多万元。

“区里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就是人才引进。”王建辉如是说。人才支撑企业发展,在昌平区帮助下,企业引进了一批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王建辉就是受益者,2009年,通过“高级技术人才引进计划”,他从洛阳落户北京。至今,公司共引进高层管理人员两人,中层管理人员3人,研发技术人才4人;累计引进应届毕业生41人,这些落户北京的人才构成了公司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的核心团队。同时,昌平区的一系列帮扶措施为企业骨干人才解除了后顾之忧,从开展职称评定到解决子女入学入托问题,“都是人事局、工会主动帮我们联系的”,王建辉说。

“我们企业能发展这么迅速,昌平区政府功不可没。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2008年,公司启动IPO上市,昌平区政府大力协调,区长亲自来我们公司调研,帮助我们加快办理建设项目前期手续,最终促成IPO项目顺利获得审批。”王建辉说。乐普于2009年10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创业板上市,成为北京市首批创业板成功上市企业之一。”

球囊成型、球囊折装、对接焊接、检测……笔者跟随王建辉,来到乐普医疗球囊导管生产线现场,观看其制作流程。王建辉表示,他们是同行业国内唯一一家自己生产球囊导管的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0%,打破了国外进口产品的垄断。创业昌平12年间,乐普医疗已由最初的不到10人发展到现在的上千人、拥有7个全资子公司、年缴税过亿、国内首屈一指的心血管医疗产业集团。

近年来,在昌平区政府的扶持下,一大批像乐普医疗一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为了支持创业,昌平区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41个职能部门和全区17个镇街为成员单位,逐步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联创,政府部门、党群组织、社会力量、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四方联动的创建工作格局。

科学布局为昌平赢得了满园春意,多方扶持创业、平台支撑创业、服务保障创业“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工作格局已经形成。昌平区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关村科技园昌平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大学科技园为代表的科技创业体系;以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青年创业示范园为代表的青年创业体系;以草莓博览园、百合种植基地、民俗旅游村、乡村酒店为代表的绿色创业体系;以技能人才、巾帼妇女、残疾人开办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技能创业体系。

一幅崭新的画卷在京北之城徐徐铺开。2008年以来,昌平区已累计帮扶11.8万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32万人,其中,以“一花三果”为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直接带动了约2.2万户农民田园创业,吸纳了近7万名农民依托都市型现代农业及关联产业绿色就业;三年创业成活率达到35.8%,其中青年创业成活率达到较高水平。

在创业者稳健而又轻快的步伐中,我们听到了一声响过一声的钟声,前方,那是明天会更好的创业之城。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