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启示(4)

梅新育: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启示(4)

五、“福利国家”制度对英国宏观经济运行效率的副作用

在宏观层次上,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对经济运行效率的短期和中期影响首先体现在恶化了国家财政状况。因为政府要靠提高税收来应付福利支出,财政负担加重,国家债负上升随之不可避免。在依靠中央银行扩大货币发行来为国债负担融资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加剧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同时,税率过高还大大抑制了英国国内的投资动机,因为税后预期投资收益过低,以至于投资者宁可将资金用于消费,或是海外投资。英国本来就长期是一个资本输出大国。1870—1913年间,英国输出的资本等于其国民收入的4%,并占其资本形成总额的40%。在这一时期最后10年,英国资本输出等于其国民收入的7%,占其资本形成总额的75%—80%。如此规模的海外直接投资,本来就已经对英国本土产业升级产生了严重负面作用,是英国从“世界工厂”地位跌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二战之后,伴随“福利国家”制度而来的高税率让英国海外直接投资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世界工厂”地位也就彻底远离英国一去不复返了,并大大损害了英国国际收支的稳定性。1962年—1977年间,英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从48.70亿英镑增加到192.50亿英镑,增长143.80亿英镑,同期外国对英直接投资从21.30亿英镑增长至139.50亿英镑,增长118.20亿英镑,两相抵消后,英国对外直接投资超出外国对英直接投资额从27.40亿英镑上升至53亿英镑。

六、结束语

在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国内消费增长滞后于出口等项增长的今日中国,适度恢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消费需求,已经是大势所趋。然而,“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在恢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扩大消费的同时,我们需要对其副作用给予足够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重蹈覆辙,以至于自废武功,断送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途。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