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减速中国面临的三种命运(2)

经济减速中国面临的三种命运(2)

减速的临界点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宝座的是日本。然而,不久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十年”和“失去的二十年”,最终失去了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与日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直至2010年,当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我们的人均GDP仅为4382美元,刚刚进入世界银行定义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如果中国遭遇日本式的“失去的十年”或者更久,与日本在世界名列前茅的收入水平上的徘徊不同,中国则会成为被困在“中等收入陷阱”中的典型案例。

于是在一片对于中国经济成就的叫好声中,开始出现一系列以预测中国减速为目的,关于高速增长的经济体何时、在什么条件下,以及以何种方式减速的比较研究。

一项研究来自于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的经济学家。他们根据世界经济史发现,在历史规律和万有引力的作用下,一个经济体经历过高速增长后终将要减速。而这个减速的拐点,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时。这些作者从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研究中发现,过去100年间有40个经济体达到7000美元这个人均GDP拐点,其中31个经济体在拐点之后平均减速2.8个百分点。按照相同的口径,2008年中国达到7000美元这个“魔幻数字”,类似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的日本和80年代末的韩国。而这两个经济体在类似拐点之后,经济增长率都有所减缓。

鉴于影响中国潜在增长率的一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如劳动力供给的增长放缓、储蓄率和资本形成开始走低、改善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缩小等等,因此,在这个研究团队看来,既然中国的经济成就是既往“亚洲经济奇迹”的一部分,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则决定了它的经济增长减速在所难免。

不过,这项研究的结论并不那么悲观,而是认为有很大的可能性和机会,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使得中国的减速不会像日本、韩国那样突然和急剧,而是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持续期内逐渐完成。与此同时,在这个过渡期内,产业结构在区域间的重新布局,以及经济增长需求拉动因素的构成等方面的调整将加剧,给中国以足够的时间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源泉。

另外一项研究在数据分析上进行得更加深入一些,由艾辰格林(Barry Eichengreen)等几位学者所完成。这项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同样是高速增长的经济在何时——即怎样的人均收入水平上减速,以及对中国的比照意义。他们从国际比较中发现,按照购买力平价和2005年美元计算,人均GDP达到17000美元时,高速增长的经济通常遭遇明显的减速,一般来说经济增长速度降低的幅度为2个百分点的年均GDP增长率。

笔者估计,如果保持9%的GDP年均增长率,2015年的中国就符合了这个口径的17000美元的条件。再加上作者所罗列的诸多经济增长中的隐患和不可持续因素,他们警告届时中国将有70%的可能性遵循这个减速规律。不过,正如有些投资经济学家所做的评论指出,这个70%的减速2个百分点的概率——即1.4个百分点,对于一个长期保持9%-10%的增长率的经济来说,似乎并不那么令人担忧。实际上,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确定的2011年-2015年经济增长速度是7%,在国家财力充足和就业压力减缓的新形势下,这个增长速度反而是更加可持续的。

人口老龄化也被看作是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增长速度减慢及至绝对数量的减少,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也不再提高,而是趋于下降。相应地,经济增长开始丧失表现为劳动力供给充足和高储蓄率的人口红利的支撑。1990年,日本的老龄化水平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1.9%,不久之后人口抚养比,即依赖型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就迅速提高了。这之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也出现急剧的逆转,从减速开始直到停滞。

按照汇率计算,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为4382美元。而将其折算成前述两项研究中的减速基准点(分别为7000美元和17000美元)的话,即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的话,则大约为8700美元或更高。也就是说,中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增长减速的期间。此外,201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8.9%,也已经十分接近于日本于1990年经济增长减速开始时的老龄化水平了。在大约与“十二五”时期重合的几年内(2011-2015),中国就将像日本一样,经历迅速的人口抚养比提高。

当然,经济史显示的经验终究是一种概率现象,对未来的预测毕竟也不等于现实。前述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测,既没有断言中国经济必然发生最悲观的情景,也不意味着在其存在乐观情景的条件下,我们尽可以放宽心了。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