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认为是第一部确定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现代汉语词典》(下称“现汉”),在历时5年的最新修订之后,却被举报为“违法”。举报者言辞激烈,称其“从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这一根本搞乱汉语汉字”“这是汉字拉丁化百年以来对汉字的最严重的破坏,这是一场历史空前的汉字大动乱”“这是一场自毁长城的文化内乱,是中国文化空前的大灾难”“中华汉字文化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等。
引火上身的,是商务印书馆今年出版的第6版“现汉”收录了“NBA”等239个英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这让中国辞书学会会长、“现汉”第6版修订主持人之一江蓝生哭笑不得,她对于这样的指控很不理解:“一部词典收录了239条字母词就威胁到我们的汉字文化,就让我们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我们的汉字文化也太脆弱了。”
不过,所有人都清楚,争端背后是对汉语现状的担忧。“别看他们表面上观点非常对立,实际上是出于同一种焦虑,对汉语现状的焦虑,只是焦虑的方向不一样。”《外语研究》主编杨晓荣虽然在南京工作,但她对这场发端于北京的争论非常关注,她认为:“收新词的人,怕跟不上现代汉语的变化;而另一种担心则相反,怕杂七杂八的东西多了,会污染汉语。”
外来语真的会污染汉语吗?在眼下这个文化交流和碰撞频繁的时代,语言作为一种沟通交流工具,又该如何适应时代,在“求变”与“规范”的张力中,保持独立而健康的发展?
字母词“入侵”
江蓝生怎么也想不到,从1978年正式出版至今已有34个年头的“现汉”,居然在她手上落下个“违法”的名声。
8月27日,100多名专家、学者举行了一场“保卫汉语学术研讨会”,会上通过了一份检举信,并由与会者分别签名。这份检举信认为,《现汉》第6版收录了239条英语缩略语在内容上违反了法律和法规。次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敏生和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傅振国带头,分别将检举信送到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
在举报方看来,这个问题是涉及到我国文字安全、文化安全和中华民族文字尊严的问题。他们担心,现在把239个英文词放在汉语词典正文里,有朝一日也会把法文词、德文词、日文词收入汉语词典,汉语词典将成为“一语双文”“一语三文”甚至“一语四文”,长此以往,汉语汉字的尊严在哪里?我国民族语言文字的安全性在哪里?还能不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违不违法,我觉得还没到那种程度,没到那个层面上。”9月3日上午,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高永伟在电话中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高永伟的研究方向是现代英语、双语辞书编纂、词典编纂史,曾经参加过《英汉大词典》《朗文袖珍成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英汉汉英袖珍词典》、《当代英语新词语词典》等多部词典的编撰工作。“你去翻词典,‘现汉’第5版就有字母词了,为什么那个时候没有指出来?”
事实上,从1978年第1版开始,“现汉”已经收录有字母词,其中有国产的“阿Q”,外来词“三K党”等,维生素的名称最初是维生素甲、乙……但天干地支不够用,最后还是称为维生素A、B……K等,不过,纯粹以西文字母开头的单词由于无法排序,还是没有开禁,“X光”虽然早在1903年就进了当时的词典《新尔雅》,在这一版“现汉”里还是被写作“爱克斯光”。
1978年这一版“现汉”最终收录的夹带字母于中尾部的词语有11条词;1996年第3版中,已正式有“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这一名目,收词数目为39条,只不过,当时算作词典附录;但2001年商务印出馆出版的《新华词典》中,已经将所收录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算作正文的一部分,在末尾单列,共有87条;早两年前出版的《辞海》,也以同样的方式收录了126个字母开头的词语。
从数量上看,是11到239,而且收录了以字母开头的词语;从地位上看,是从附录转为正文末尾,似乎会有字母词正在“入侵”中国汉语系统的感觉,但在高永伟看来,字母词的大量使用,只是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尤其是在网络化、数码化的现代社会,许多英文缩略词,翻译成汉语很长,又不易理解,与此同时,还有许多是汉语自行发展出的首字母缩写词语,比如GB(国家标准),RMB(人民币)等。
“很多我们是作为附录处理的,表明这是一个过渡,有些词汇可能就是语言的过客,流行一段时间后可能就会消失。”高永伟认为,这类词出现在汉语中,看起来显得不伦不类,“但从词汇量来讲,它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填补了我们的需要。”
高永伟的这种观点与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的看法不谋而和。吕先生提倡,在对待新生语的入境或产生时,应抱着“宁滥勿缺”的态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