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了,更别忘社会担当

企业大了,更别忘社会担当

无论什么样的企业,都理应遵守法律规范、谨守市场规则、尊重广大消费者

从员工微博爆料,到公司高调辟谣,再到质监局介入认定属实,在“含氯门”中,可口可乐公司终于宣布,更换回收已售出的该批次产品并销毁。然而,客服人员“只能更换不能退货”的表态仍让舆论质疑:此举与之前的简单致歉、“无害”辩词一样,仅是危机公关而已。

事实上,早在去年7月,可口可乐就被质疑在两岸执行不同的防腐剂添加标准。而从肯德基的苏丹红到麦当劳的过期食品,从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到涉及塑化剂的世界药业巨擘葛兰素史克,以及丰田、宝马等知名车企在车辆召回上的双重标准,在华跨国公司的不负责任之举屡受诟病。

一系列产品安全问题的背后,监管者固然难逃失察之责,也可能存在相关标准模糊滞后的问题,但从当事者的角度看,为何事后的处置、公告总是姗姗来迟?为何道歉、召回的态度常常缺乏真诚?为何对于质监部门的调查遮遮掩掩,“方法不对头、配合不积极?”对于百年企业,恐怕不是一句“橘生淮北”就能敷衍了事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显然无法推卸。

凡企业者,作为市场经济之主体,在商言商亦无过错。但若一门心思追求利润最大化,就会背弃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甚至会走到消费者、员工与环境、社会的对立面,最终也将贻误企业自身的发展。毕竟,“企业唯一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的组织”。

现实中,一些企业往往错误理解了社会责任,或是将其异化为出现问题后的公关,或是将其简化为盈利之余的捐赠。殊不知,企业社会责任最为基本的要义,就是为公众、为社会提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与服务。亡羊补牢本是应该,但这仅仅是应对危机事件的手段,并非社会责任的体现;而如若因为质量问题损害了基本的社会功能,再多“慈善秀”也难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中国是市场经济的法治国家,政府对于各种类型、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向来一视同仁、平等待之。不管是可口可乐这样的跨国企业,还是跻身世界500强的大型国企,都理应遵守法律规范、谨守市场规则、尊重广大消费者。更重要的是,大型企业在市场、行业内的影响力,也让他们更容易影响商业文化的风尚。知耻而后勇,富而思进,摒弃眼前的蝇头小利,做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的领航员,是消费者对大型企业的期许。对大企业而言,这不只是单纯的成本付出,更是塑造品牌形象、锻造持久商誉的难得机缘。

目前,中国的市场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对此,大型企业肩负着比一般企业更重的责任。只有形塑成熟的商业伦理、成为社会责任的标杆,“企业公民”才能与中国的经济一起,获得持续而有力的成长。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