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昊:地方版四万亿有何积极意义?(2)

罗天昊:地方版四万亿有何积极意义?(2)

地方更懂得本地需要

从投资效率上说,各地依据当地要素禀赋优势,选择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更符合当地需求。亦更具效率。

本次贵州的计划,最为引人瞩目。3万亿多少有点放卫星,但是投入方向倒挺适合当地特点。贵州“国家公园省”的战略定位既彰显了贵州的核心竞争优势,又体现了当地特色。长沙市的投资计划,除了交通和城市设施,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布局;广东则强调海洋经济发展,山西的1万亿,更关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产业再造;重庆的七大产业集群,亦是针对性非常强。

在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推行之时,十二五规划尚未提上议事日程,由此投向多在传统产业,而本次的地方版四万亿计划,则可偏重新兴产业。

此外,本次的地方四万亿,亦将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转型造成深远的影响。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但是,这种模式不能长久。高额投资,以透支未来为代价,投资枯竭的情况即将出现。在此情况下,大力发展大众消费,将成为中国未来振兴的希望。目前,全球发达国家国内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约在70%,而中国只有40%,差距巨大。此前,在很多民生领域,最后买单的基本都是地方、企业以及个人。比如在社会保障领域,中央并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账户,并依照各地发展和收入差异,进行补贴,而是单方面让地方搞,由此户籍改革竟引起全国多数市长反对。各种保险主要是企业和个人承担,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缺位。在此情况下,地方的大规模投资,如果集中在社会保障和内需上,将是功莫大焉。

事实上,地方上早不乏有识之士。早几年,陕西神木就一度耗13亿巨资推行全民医保,只不过改革推动者郭宝成被明升暗降。而本次地方投资浪潮中,江苏也已经先行一步。7月份,南京专门发布规划,内容涉及10地产,汽车、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及爱与、健康、会展、节假日等10大领域的消费。随着地方投资的不断调整,将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消费领域。同时,在提高民众收入,消除两极分化方面,亦需大量投入,经过此关,中国将完成类似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和消费计划的过程,实现经济结构的彻底转型。未来中央会默许和鼓励地方的这些变化吗?

中央已放火,地方要点灯

从保增长角度而言,地方版四万亿如箭在弦,不得不发。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成惯性。在此情况下,任何一任政府都不敢在其任期内降低经济增长预期,以免引起人心浮动。如此,首先中央层面就有对于高速增长的追求。而在现行的考核和官员升迁机制下,地方对于高速增长,亦存在着强大的动力。

要发展经济,进行产业培育,等待合理的成长,显然并非各地政府最佳选择。而依靠投资驱动,迅速做大经济总量基数,自然成为首选。如此,疯狂投资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潮流。至于以后何以为继,由于中国的任期制,则不为主政者考虑,因为很有可能其时已经升迁调任,或者是光荣退休,实现了安全着陆。

中央版的四万亿推出,正是本届政府在第二个任期之初,从保增长的角度而言,确实达到了目的,但是,地方换届,才刚刚完成,他们的任期才开始,中央已经点灯,就难以约束地方普遍放火了。

钱从哪里来?

外界对地方版四万亿的最大疑问是:钱从哪里来?

事实上,无论长沙的8000亿,还是贵州的3万亿,更多的是一种决心,造势的成分居多,不必当真。就是全部当真,当下统计的7万亿也并不多,今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肯定要超过30万亿。地方投资总额虽大,但是占比并不高。

此外,更重要的是,地方需要广开财源。有一些专家认为,城投债、资产证券化、基建信托等业务或成为银行贷款之后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方向。

而事实上,如果按照目前公布的力度,这些远远不够。当务之急两条,一个是开放地方债,一个是开放民间资本。

目前,地方发债,主导权在财政部,当下发行的地方债务,不过200多亿,相对地方需求,基本是杯水车薪,未来需开放地方债,地方自行发债,比去求北京批钱公平,效率也高得多。

在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中,部分省市的民间投资,已经超过了政府投资,今年上半年,广东省民间投资完成4071.81亿元,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2.9%。中国当下很多地方民间藏有财富,比如鄂尔多斯等地,缺的只是政府的信用,以及对未来的信心,如果能够重建民间的信心,资金来源并不足虑。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