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

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

坚持稳中求进实现稳增长

当前,经济形势还没有形成稳定回升态势,仍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使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避免经济惯性下滑。通常认为,现阶段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8%-9%之间。前一阶段经济增速逐步放缓,更加接近潜在增长水平,有其内在合理性,也有利于减缓物价上涨的压力。但如果经济增速惯性下滑,跌破合理区间的下限,就会因有效需求不足而使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更多困难,在速度效益型盈利模式尚未改变的情况下,企业亏损面也会不断扩大,下岗失业人员也会增加。

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就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防止经济增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惯性下滑,从而使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为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创造条件,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当前,稳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重要条件。虽然人们担心,扩大投资会加剧投资与消费的失衡,使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提高,但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固定资本存量仍然较低,扩大投资依然有较大空间。在合理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公共投资支出不仅有必要也有条件。因此,要加快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适时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特别是铁路、城市公交、节能环保、水利、研发平台、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在目前制造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新上项目应主要是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领域的项目,这样不会加剧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当然,这些项目也要放宽准入,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建设。当前,一方面存在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又存在融资困难,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表明投融资渠道仍然不畅。即便是一些看似盈利空间不大的项目,应该也能找到合理的商业盈利模式,吸引民间资本投资。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要进一步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在“增支”上适当控制的同时,“减收”上加大力度。落实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各项政策,实施对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大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降低部分进口商品关税,实施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的相关政策,减少流通环节的税收和费用,降低流通成本。只要继续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真正减轻企业税负,对实体经济就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在坚持稳健基调的同时,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前瞻灵活地调节货币信贷供给,有效解决信贷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促进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满足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在目前的通胀水平上,我国实际利率已由负转正,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高位,货币政策仍有较大的调整余地。根据资金面情况,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降息等手段,增加市场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投资者信心。在防范宏观风险与微观风险间取得平衡,对资金需求旺盛的铁路、地方融资平台、中小企业等部门提高资金需求满足度。加快金融改革和发展,加快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债券市场,扩大试点发行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券、扩大企业债券规模和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直接进入市政、交通和其他社会事业领域。

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的关系

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和控物价的关系,一直是宏观调控的一条主线。稳增长,是增加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政府公共服务、推动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调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先决条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控物价,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前提,也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处理好三者关系,就是要在宏观政策上把握好三者的平衡,找到合理的平衡点。

当前,稳增长的矛盾更加突出,要把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避免惯性下滑。如果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各方面的压力就会很大。但是,稳增长不能完全走老路。在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的情况下,要有适当的手段和措施来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但我们更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和开辟稳增长的新路。今后一个时期,培育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推进城镇化,特别是要以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推进深度城镇化。城镇化是我国最具潜力的内需所在。我国目前近7亿城镇人口中还有2亿左右农村转移人口尚未转化为城镇居民,按照今后20年城镇化率达到70%计算,还将有3亿左右人口要由农村转入城镇,将这部分人口转化为城镇居民过程,是一个不断释放出新的需求的过程,由此形成的内需潜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

稳增长,要处理好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避免落后产能死灰复燃,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近年来的经济工作实践表明,经济增速过快,各方面需求很旺,许多落后产能不仅很难淘汰,而且还会获得发展空间,结构调整目标很难落到实处。而经济增速过慢,就业、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等都会受到影响,各种矛盾和问题就会激化,人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解决当前短期问题上,很难集中精力去解决调结构、转方式这样的中长期问题。这表明,稳增长也是结构调整的重要条件。

稳增长,还要处理好与控物价的关系。当前,物价上涨压力趋缓,这主要是因为国际市场原料价格大幅回落,使得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减弱;季节性因素也使得农产品价格下降较多。但要看到,一些基础性因素仍然存在,比如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趋势,加之去年下半年价格基数降低等技术性因素,物价回升的压力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把握好预调微调力度,避免过度加大政策力度,如果通过大规模投资计划或过度扩大货币信贷总量,在潜在供给能力下降的条件下靠外部刺激把经济增速拉起来,将造成总需求和总供给失衡,增大物价上涨压力。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