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
一个得到业界认可的事实是,成功励志书的门类很多,可总体方向有两个:一个方向是向外的,多数着眼于追求成功,适合工作上提升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另一个系列是向内的,是面向读者内心,强调修养的。
还有种更简单的分类:国产的和外国版权的。
卢国俊说,从书名上大致可以分辨出究竟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成功学。类似于一个什么人的发财记、年薪百万的秘密、圈子决定成功之类的书,基本上都是国内的成功学书籍。而类似于“正能量”、“当下的力量”之类的,则大多为外版成功学。
“国外大多都是从提升自身出发,而国内则更多从外部出发,看重与外界的联系,”卢国俊总结说,“归纳起来就是几个经常占据封面的大写词语,圈子,关系,人情。”
2008年6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美国新智慧学家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结果引发了一阵跟风热潮,类似“十大性格”、“八个诀窍”这类标题的成功学书籍层出不穷。
“这也是中国人的‘成功学’。”卢国俊说。
去年年底,卢国俊接到了一个让他兴奋的电话。
电话来自台湾“综艺天王”吴宗宪的经纪人。经纪人说,宪哥的公司想在大陆发展,想要在大陆出本自传,配合宣传,讲讲人生故事。
卢国俊心里一阵激动:“宪哥可是红遍华人世界啊,出自传是美事一桩。”
励志人生,卢国俊与经纪人就书的方向达成了一致,可具体到怎么做书,两个人有了分歧。“宪哥没时间写。”吴宗宪经纪人的提议直截了当:找个高质量的写手,定个地方,顶多一个星期,宪哥把做过的事情说一说,剩下的事情交给写手了。
这样的提议,卢国俊听来并不陌生:“国内成功人士的成功学的书,一类是自己动手写,第二类是派一个写手,带着录音笔,与成功人士对话,可能对话时间不超过10个小时,第三类则是定下选题,不打招呼,狂搜资料,写手狂写,书出来了,当事人都不知道。”
业内的普遍共识是,第一类的成书方式绝对不超过10%。
对于经纪人的提议,卢国俊难以接受。不过,他也理解:“吴宗宪出席商业活动可能至少30万起步,谁还费劲巴力地写书?”
即便这样,卢国俊还是找了几家相熟的出版社,想把这本书做成,因为“肯给你一个星期,说自己故事的成功人士也不多”。
吴宗宪的书,卢国俊遭到了拒绝。
“有好挣的钱,干嘛挣难挣的?”出版社拒绝的理由,在他的预料之中:版税太高,成本太高。
卢国俊接触了很多类似的写手。一个写手写20万字的书,先是搜大约80万字的资料,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书里的还是网上的,“所以你会在不同的成功学书里,看到相同的桥段”,再就是和策划人一起定目录,目录定好后,就是乾坤大挪移一样地复制粘贴,慢手两个月出三本书,快手一个月出三本书。
没有电脑之前,流行的攒书方式是“剪刀+浆糊”,现在则是“复制+粘贴”,“负责任的写手会变换角度使用案例,不负责的直接糊上了,攒书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只要价钱合适,写手都敢答应3天出20万字的活儿。”
“写手今天写经济,明天写言情,后天写凶杀,保底价是千字八十,读着这样出来的书,怎么成功?”有时候,卢国俊想到读者捧着攒出来的书激励自己的样子,会觉得“实际上很可悲”,“如果读者知道了,这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