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号的意义:建立完整的航母产业链(2)

辽宁号的意义:建立完整的航母产业链(2)

核心提示:9月25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此时,距其前身瓦良格号2002年3月抵达大连港已过去了整整10年。

《21世纪》:“辽宁舰”服役后,离形成战斗力还有多久?目前离形成战斗力还缺哪些要素?

赵楚:交付只是标志着航母平台的建造完成,一艘航母形成完整的战斗力,首先意味着载机联队训练的完善,并与航母形成良好的舰机融合。同时,航母及其舰载机的使用和配套在我国都是第一次,从设计、建造到使用,都需要摸索和试验,这些目前都还在逐步进行的阶段;最后,航母的运作一般以特混航母编队的形式进行,这不仅需要建造配套的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舰和其他舰种,也需要复杂的编队战术和战法训练。这些对于我国都还是实验性的,这也是“辽宁号”的任务被界定为试验和训练的原因。

李杰:“辽宁舰”上系统和各个部位,还有很多要进行实验。舰上有六七个大系统,每个系统都得实验,实验完后在没有正式交付部队前,是工厂管理,胡锦涛主席宣布以后,等于正式交给部队,是军队管理,部队还得重新再实验一下,形成战斗力还需相当长的时间。

罗援:训练舰的平战转换是相当迅速的。而训练舰本身也具备一些作战要素,训练科研本身也具备战斗力,所以目前称“辽宁舰”不具备战斗力的说法并不严谨。

形成完整航母产业链

《21世纪》:“辽宁舰”服役后对亚太乃至全球军事现状有无影响?

赵楚:中国是此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不拥有航母的国家,我国除了有漫长的海岸线,也是全球海运和造船的第一大国,因为拥有广泛的海洋利益和权益。中国建造航母首先是自身维护合法、正当海洋权益和利益的需要,并未改变中国奉行的防御性国家军事学说。同时,作为首次建造和使用航母的国家,中国的航母科技与使用经验都非常有限,相比世界先进航母的科技与战斗力距离,都还很大,所以,不能夸大“辽宁舰”交付与未来中国航母使用对所谓全球军事格局的影响。航母的交付到实际使用还需要漫长的周期,因此把航母交付和南海、东海的局势直接联系,这也是误读与过度诠释。当然,从长远看,随着航母等新型、蓝水战舰的建成与使用,中国维护主权和地区安全的能力,肯定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李杰:“辽宁舰”是提升我们大国形象和军队实力的一个重要象征,将来对整个海军力量、海上力量是一个整体提升,比如在完成一些中远海任务、一些重大任务时,我们将拥有中远海的综合作战能力和威慑力。

《21世纪》:随着中国首艘航母的交付,中国航母建造的整体时间表和布局会明晰吗?

赵楚:“辽宁号”最大的意义就是,通过改建成功,中国逐步建立了完整的航母产业链,具备了坚持的从设计、制造到原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实战经验,这为中国未来同级或升级型航母的建造提供了强大的基础,也会大大缩短设计制造和施工工期。根据国外使用航母的经验,以及我国海岸线漫长、海区分割的现实情况,我国航母要发挥作用,确实需要一个合理的拥有量,但考虑到技术和任务升级因素,在够用、顶用和成本效益之间需要平衡,因此,我认为,未来10年内,中国最少会保持2-3艘“辽宁号”同级或升级版本的航母。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