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社论一桩大事:从党报社论读懂中国课题(2)

一篇社论一桩大事:从党报社论读懂中国课题(2)

一篇社论一桩大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2006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在名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社论的末尾写道。

这年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随后《人民日报》社论第一时间对和谐社会的概念和原则做了阐述。

每次全会一般会就重点讨论的一个方面颁布重要决定,重温《人民日报》有关社论,每次全会的核心信息亦跃然眼前。

如,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每个决定都是党对现实问题准确诊断后深思熟虑的成果,并将对民众普及和深入推进,党报社论就是展开阐释和告知全民的一个重要渠道。

“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又专门就农村问题作出决定,可见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实现现代化的重视,这是对中国国情的实事求是的把握。”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祝彦说。当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掌握改革开放主动权 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阐述农村改革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社论与全会部署相辅相成,为铺开农村改革做了宣传前导。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现代化。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极大地束缚了农村的发展,过去一些政策的延续更无形中加重了农民负担。在改革的关键时刻,将改革的注意力放在农村上,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清楚认识。”祝彦说,正是在此次部署之后,“取消农业税,废除各种乱收费,实行农业补贴,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等直接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仁政’逐步推出,对于农村社会的稳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另一个在党的决议中逐步推进和不断重申的课题是党的建设,这也是《人民日报》社论中的一贯性内容,又在不同时期有新的提法和突破。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并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5年后,2009年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第一时间发表题为《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的社论,“一个执政党能不能科学总结实践经验,善不善于坚持和发展这些经验,关系这个执政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反复强调加强党的建设,一是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前所未闻的新事业,必须要求全党同志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和挑战,要求我们全党同志必须有清醒的头脑,认识自己;三是党内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腐败现象,暴露出我们党的队伍中存在弊病和不良现象,必须予以警惕与铲除。”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祝彦说。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