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的文化选择
实际上,如果从国际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的客观形势不容乐观。简单地说,两种主要的宗教文化,即西方文化和伊斯兰文化正在急剧扩张,而中国文化则越来越处于守势。
西方文化,也就是地中海产生和开始兴起的文化仍然占据世界文化的主导地位,并且越来越具有进攻性和侵略性。这个文化从地中海开始一路扩张,先占据了大西洋(600558,股吧)两岸,现在又扩展到太平洋(601099,股吧)和印度洋。西方文化基于宗教之上,具有使命性。这种宗教使命一直是推动其无限扩张的巨大动力。同时,也需要注意到的是,这种文化尽管还具有宗教性质,但很多方面已经被世俗化,也就是不再具有原先的原教旨主义色彩。在亚洲尤其是东亚,这种变化更有利于其传播。
另一个宗教文化,即伊斯兰文化,近年来因为西方反恐怖主义战争,似乎处于守势,甚至消退。一些人把伊斯兰文化简单地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伊斯兰文化总体上并非鼓励暴力。从事恐怖主义的也只是伊斯兰文化中数量很小的一部分人,或者说极端的基本教义派。实际上,这些年来,尽管有西方的“反恐”战争,伊斯兰这些年在世界上的扩张相当迅速,并且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的。即使在基督教为主的欧洲社会,伊斯兰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在欧洲,伊斯兰信仰者和基督教信仰者经常发生冲突,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伊斯兰在欧洲的扩张。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南亚和太平洋岛国地区,伊斯兰的扩张同样迅速。如果和基督教文化相比,伊斯兰文化的扩张有其自身的特色。如上所说,基督教文化倾向于世俗化,或者说世俗化的成分在增加。推行基督教文化的主体是作为这一文化产物的世俗政府。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一直在世界范围内努力推行其民主、自由为载体的政治文化和制度。伊斯兰文化圈内,政府的力量相对软弱,并且也没有类似自由、民主那样的吸引人们的政治体系。实际上,西方的以民主、自由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和体系也对伊斯兰文化圈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伊斯兰文化扩张的主体就是社会本身。这是一种信仰和道德体系的扩张。从长远看,会不会随着基督教文化的世俗化伊斯兰文化会占据越来越多的信仰空间?这需要我们的关注。
和这两种主要的宗教文化相比,中国尽管有经济崛起,但文化则处于守势。这种守势,即使在中国国内也是很显然的。原因很简单,正如上面所讨论的,中国人的思维本身就已经相当西方化了。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文化推广活动,尽管声势浩大,但不会对中国文化的扩张具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中国缺少的是一套核心价值(corevalue),也缺少一套可以和其他文化分享的共享价值(sharedvalue)。很显然,中华文明如果不能发展出一套自己的核心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共享价值,那么就会被前面两种文化逐步消解和融化。不过,从历史上看,中国的世俗文明成功地消解了其他的宗教文化,包括佛教文化和犹太教文化。我相信,中国也能够再次发展出一种新的文化范式,一种能够容纳和整合其他宗教文化而又能保持自己的世俗文化性质的文化。要么被消解,要么再次重生,中国的选择并不多。如果不想看到前一种情形,那么就必须重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中国文化创新的全部意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