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申遗:从贪图好处到下力保护(3)

中国式申遗:从贪图好处到下力保护(3)

保护和发展的悖论

在丹霞申遗花费十几亿的背后,湖南山花费的成本排在第一。“把一条省级公路的17公里迁出景区就动用了几个亿”。这些款项分别来自地方财政、省级财政和国家财政。王晓良不是非常愿意透露具体的款额,只是说“有国家拨款的2000万”。但他认为,人们所说的不应该花大钱是错误的。因为“这是早就应该花的,这是保护环境的欠账”。

为达到世界遗产的标准,申请地必须进行环境整治,其中不该兴建的宾馆、餐馆和各种建筑均要拆除。“环境整治是主要花费。这些建筑早就该拆了,这就是当年不重视的后果。”

从湖南新宁县至广西桂林的S218省道,有17公里穿越山丹霞风景区。按照申请世界遗产的专家说法,“这显然是不明智的”。一条公路从中穿越,分割了整体风景,并把大量人流、车流带入景区。为了申遗,湖南山忍痛割爱,把这条造价不菲的公路再花大价钱迁出景区。“新公路绕道要修2年,明年应该可以投入使用。”

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一直生活在山景区的原住民,则第一时间享受到申遗带来的好处。“几百户农户每家得到补偿2万-3万元,要求统一把旧房子装修整治成‘和风景相协调’的样子。此外还有300多户农民要被搬迁出景区,集中在新的居民点。”

而韶关丹霞也为申遗的环境整治下了力,“把建在景区内的七八座宾馆和餐馆全部拆了”。这是景区开发带来的恶果—宾馆临水而建,丝毫不考虑与风景的协调。“早就要拆了,一直拆不动,这次因为申遗就拆了。”侯荣丰说。

在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里,你能读到的信息,基本就是“保护保护再保护”。对景区是否保护得当也是能否入选的条件。在联合国的公约里,一切以“保护为本”。但在地方,保护和过度开发会形成尖锐矛盾。

2007年,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有6处世界遗产被“黄牌警告”,分别是故宫、天坛、颐和园、丽江古城、布达拉宫和云南三江并流。大会要求这六处地方就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作出解释,如解释不得当,就有可能立刻被列入“濒危名录”。世遗大会关注了“三江并流”,并要求在下一年的大会上再次“验收”,如果正在建设水电设施的“三江并流”得不到有效整治,将可能被吊销“世界遗产”的称号。

而另据当年《南方都市报》调查:丽江在如潮的游人的喧哗下已逐渐失去古城的韵味;纳西古乐被周杰伦的歌声代替;夜色中狂乱的酒吧;连当地著名的民间艺人宣科也因为喧闹搬出古城……

面对这一结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曾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一些地方缺乏经验,遗产保护需要和世界接轨。丽江古城盲目地将原住的纳西族人口迁出来,使世界遗产原本的真实性变‘味’了;过分追逐商业利益;一些保护、修复原则没有与国际接轨,如故宫、颐和园、天坛的大修招致非议。”

彭华说,他之所以鼓励丹霞申遗,是因为“要借申遗之实,给地方上一个紧箍咒”。成为世界遗产后,不仅被游客关注,也被媒体和上级政府关注,也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关注。同时对保护的要求是与世界接轨的。“其实申遗的过程,就是一个洗脑过程。让地方从只想赚钱变成自觉保护。”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