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现代化,揠苗助长是沉重教训

百年中国现代化,揠苗助长是沉重教训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

1938年5月,刚刚卸任驻苏联大使,赋闲在汉口的历史学家蒋廷黻,花了2个月时间写出《中国近代史大纲》,在这本仅有5万余字的著作中,蒋廷黻提出了这样一个有关中国近代化的命题。

由1912年民国初肇、清帝退位追溯至今,当代史学家又如何看待这一百年的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上个世纪近代化过程中,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全方位的剧变,又带来什么启示?日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奎松和马勇。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化

第一财经日报:蒋廷黻在他的《中国近代史大纲》中说:近百年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能近代化,您如何看中国这一百年的近代化?

杨奎松:蒋廷黻所说的“近代化”,亦即我们今人所说的“现代化”。

就人类历史发展的大势来说,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从狩猎,到农耕,到工业化,是一个难以抗拒的历史发展过程。毫无疑问,我们在这里所讲的“现代化”,它的基本内容其实就是西方国家的那种高度工业化。

如果仅就中国工业化发展的过程来看,从晚清洋务运动算起,至今已经过了差不多150年之久了。如果分阶段来看,无论晚清还是民国,每个阶段中国人的努力都推进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为后来者打下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相比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六十多年所取得的进步显然最大、最明显。

马勇:中国现代化并没有多么复杂多么艰难。中国的现代化只是对西方的回应,是对中国的农业文明增加工业化的养料,是加法,不是减法。

过去百年,中国现代化走过了几个阶段。1860年之后,朝野最初想法就是富国强兵,坚船利炮。过去大家都说甲午战争验证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因此战争之后中国很容易变换了轨道,维新、新政,直至预备立宪。这是符合历史逻辑的。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不仅有机会实现宪政,而且成为世界四强、联合国五常,参与安排战后秩序。至此,中国现代化完成了第一个循环。

所谓中西冲突,其本质就是中国对资本的抵抗。一旦中国人在这方面觉悟了,中国人的潜能就会发挥,中国就会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1895年之后如此,1978年之后也如此。

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

日报:我们认为,中国的百年心愿,亦可以用近代化和现代化来概括,一百年来,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实现了哪些心愿?哪些没有实现?

杨奎松:究竟什么是国人的百年心愿,多少年来恐怕都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迄今为止,多数国人还是希望中国尽快实现现代化的,客观上这也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把现代化简单地理解为工业化,或信息化,或其他什么可以用数字来衡量的物质上的进步,以为工业或经济发展越快,中国就越现代,其实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误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和经济成长程度,都是百余年来最快、最大的,但是,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理想泯灭,贪腐盛行,人心冷漠,道德沦丧,也一并恶性膨胀起来。

这种物质文明大幅进步,精神文明严重倒退的现象,在这一百多年里也是空前的。

西方社会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这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工业进步热情讴歌,同时又判定这种现代化注定会很快走向死亡的重要理由之一。

西方社会能够度过这个人心不古的混乱时期,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的发展是渐进的。即使有过像法国大革命那样的激进现象,也从未打乱其生产力发展的节奏与进程,更不曾改变过列宁所说的,一个社会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人类千百年来形成的公共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事实上,历史学者一直在讲西方工业文明,或我们所讲的西方现代化所由形成的一个极重要的条件,只是至今没有引起习惯于把工业化等同于现代化的多数国人的重视。

这个条件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思想的,文化的,那就是发生在西方中世纪的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最大的成果,就是开始形成了人性、人道,乃至人权意识。

开放而非揠苗助长

日报: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您认为未来中国又应当在哪些方面完成未了的现代化心愿?应当如何去完成?

杨奎松:如果我上面讲到的西方工业文明发展的基本逻辑是成立的,那么,未来中国要补的课就太多了。

简言之,中国真要达到理想的现代化程度,就非实行法治不可;要真正落实法治,又非走政治民主的路不可;要真正实行民主,又非确立人权观念,注重人性,弘扬人道不可;而要能启蒙人性、人道、人权思想,社会大众非共同拥有自古以来人类最基本的同情心、公德心,并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举止言行不可。

马勇:中国现代化未了心愿是怎样与世界一致,这是中国踏上现代化之路就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与世界一致不是说放弃自己的优长之处,而是最大限度地学习别人,改变自己。国门已经打开,中国重回封闭状态基本上不可能。

心胸更开阔些,眼光更远大些,中国人的心灵就一定会向世界靠拢,中国就一定会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报:您认为过去一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对未来有何启示?

杨奎松:说经验的话,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说教训的话,最大也是最沉重的教训,就是超越阶段,揠苗助长。

历史的进步永远都只能是渐进的。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演进,即使在不反复、不折腾的情况下,也需要经过几代,甚至十几代人,才可能完成从小农观念向现代观念的转变。

而千百年来共同遵守的公共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被破坏殆尽,新的思想启蒙与现代法制建设尚未起步的新国家,单纯的工业和经济发展未必能带来社会进步。

光是今年国庆节高速公路拥堵区域遍地垃圾的现象就可以看出,工业发展再快,大家挣钱再多,哪怕路上开车的多数人已经当上了干部、教师、企业家,变成了城市白领阶层,他们本质上也仍旧是缺少现代文明意识。

改革开放所以会使中国出现社会道德沦丧现象,多数国人一只脚迈进了现代社会,整个身体和脑袋还留在落后的农业社会里,恐怕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