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8日召开的“十八大”上,即将卸任的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他的政治报告中为他的继任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目标。按照中国政治的惯例,新的领导集体一般会提出一套新的政策措施。而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将会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严峻挑战,所以必须要拿出一套全面有效的政策方案。在种种挑战之中,如何改革政法系统和有效治理腐败又堪称是最为棘手的任务。
在胡锦涛时代十年来的各方面发展之中,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就显然是最为确定的。在对大会所做的政治报告中,胡锦涛对新的领导集体提出了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即是要确保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在结构调整和再平衡的条件下能够继续增长,使得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而且中国2020年的人均收入也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从而使中国人民的生活全面达到小康(中等富裕程度)。多年以来呼之欲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次终于准确无误地写入了执政党的最高议程。
胡锦涛对新经济的展望应该说来得非常及时。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点。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第二大国。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在另一方面,当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明确无误地处于减速的状态,过去三十年的强势增长劲头已经减弱,最近的几个月里各个方面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各种猜测弄得满城风雨,从极端乐观派到极度悲观派都有。在这种中外各界对中国经济前途莫衷一是的情况下,人们对于习近平时代的经济目标以及习能否顺利完成这一目标不免心存疑问。现在GDP和人均收入倍增的目标已经提到桌面上了。那么习近平究竟能否实现胡锦涛提出的远景呢?
虽然对中国未来十年经济作准确预测非常困难,但对经济大势的把握则只须要考虑国民经济的大局。而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对于持续稳健的增长还是十分有利的。一言以蔽之,习近平要实现胡锦涛定下的经济增长的目标,实在要比处理诸如腐败这样的痼疾容易得多。
未来的中国经济是一个什么模样?
经过三十年的两位数增长,中国GDP总量在2010年达到40.2万亿人民币(6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到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如果再翻一番,达到80万亿人民币,根据当前的汇率这大约是13万亿美元。换句话说,2020年中国的名义GDP虽然将远远超过今天的水平,但还是要低于今天美国的名义GDP(15万亿美元)。但中国自己的经济增长的估计往往是相对保守的。其实, 按照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意见,考虑到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美元的持续贬值,按照未来汇率计算的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即使没有超过美国,也一定将与美国不相上下。
事实上,按照中国当前增长率做一个简单的推演即可证实经济学家的估计。已知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了9.1%,如果2012年中国经济增率为7.7%,那么2012年年底中国GDP总量就会达到50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达到了2020年80万亿人民币目标的62.5%或者所需40万亿人民币增量的四分之一。这样看来,即使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八年经历减速,习近平还是能够轻松完成胡锦涛报告所提出的增长目标。
2012年是中国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中国经济过去二十年里一直保持的强劲增长的势头明显在减弱。第三季度的增长速度更是下降至7.4%, 达到了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当前的经济增长减速是受短期周期性因素(例如欧盟经济衰退和美国不稳定的低增长)和加上中国经济目前的结构性问题(产能过剩、投资过热以及地方政府高负债)的合力影响所致。
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被广泛认为会从7.4%的最低点反弹,从而使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回归到7.7% 的水平。即使是这样,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是1999年以来最低的一年,比起近十年来10.5%的年均增长率更是远远不及。但这对中国而言的它的所谓“低增长”在区域和全球环境下看来还是相当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在与发达国家的零增长、新加坡和韩国2%左右的低增长和印度5.5%的“高增长”比较之下。
虽然如此,中国在今后十年将从两位数的高增长时代过渡到7%至8%左右的增长放缓的时代则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个大趋势背后是中国经济的自然与外部条件的变化:劳动力增长放缓、出口增长的放缓、国内投资增长的放缓,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放缓。
中国的超高速增长期长达三十年,比其他富有活力的东亚经济,例如日本、和四小龙的韩国、台湾和新加坡都要长。这种独特的长期增长,是因为中国具有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特点,而且拥有远比其它亚洲经济体更丰富的内部多样性,因而也就能够通过依赖内部动力来保持更长久的经济增长。
2012年初,世界银行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中国长期经济前景做出了一系列比较令人信服的预测。根据这项权威研究,中国从超高速向较缓增长的转型会是一个比较缓和的过程。2010年至2020年的平均增速将在7%至8%,2020年至2030年的平均增速将在5%至6%。到2030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达到24.4万亿美元(当前价格),届时中国必然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根据世行报告,中国的长期增长将受到人口和劳动力增长放缓的影响。不过,虽然中国劳动力总量将在2015年左右停止增长,但劳动力短缺要到2020年才会真正成为一个全局性问题,因此也并不会对未来十年的经济增长造成致命的影响。事实上,任何一个大国的长期经济增长都只能依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相应的生产力的提高。中国近二十年来对科技、教育和人力资本的长期巨额投资已经为这种新的增长模式埋下了伏笔。此外,从需求的角度看,虽然中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都将会随着人口老化而逐渐降低,但城市化(中国城市化率刚刚超过50%)所带来的内需扩张以及诸如医疗卫生这样的新兴产业的增长,仍然有助于将需求增长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水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